我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AI导读:
我国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旨在掌握土壤类型、分布及质量,为严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供支撑。目前普查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土壤作为人类生存与农业生产的基石,其质量与分布对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2022年,我国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旨在深入掌握土壤类型、分布及质量,为严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供坚实支撑。据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副司长杨鹏介绍,截至11月底,外业调查采样任务已圆满完成,内业测试化验进度达88%,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先后进行了两次全国土壤普查,但经济社会的发展已使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在此背景下,第三次土壤普查应运而生,旨在全面更新土壤数据,为土壤科学利用、改良培肥及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吴文斌指出,此次普查具有设计新、布点准、查得全的特点。通过国家层面统一构建的电子化工作底图,结合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实现了样点的精准布设。同时,普查指标涵盖了土壤物理、化学、生物、肥力及环境等多方面,确保了普查成果的全面性、统一性和精准性。
此外,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为土壤普查的高效率、高质量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云计算及数字土壤制图等技术的运用,全面提升了普查工作的协同性、高效性和可控性。同时,信息化工作平台的构建实现了数字化管理目标,大幅提升了普查运行效能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张佳宝介绍,土壤普查成果将在支撑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农用地布局及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及农业利用适宜性评价,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耕地保护措施,优化农用地布局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普查还可指导地方形成土特产区土壤专题成果,发挥独特的土壤资源优势。
杨鹏表示,农业农村部将继续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有力有序推进土壤普查工作,确保普查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并加快全面普查成果的形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图片来源:经济日报,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