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一场“货币保卫战”在全球打响,强势美元卷土重来,全球非美货币普遍贬值,欧元也连续八周下跌。同时,欧洲能源市场遭遇重大打击,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工厂罢工导致供应担忧加剧。

  全球金融市场正经历一场突如其来的“货币保卫战”。

  近期,强势美元再度卷土重来,彭博美元现货指数与ICE美元指数纷纷创下自2005年以来的最长连涨纪录,周线八连阳,涨势惊人。在此背景下,全球非美货币普遍承压,离岸人民币、日元、印尼盾、韩元等纷纷贬值,其中,离岸人民币更是跌穿7.36关口,连跌五日,日元也直逼150,创下近十个月新低。

  欧洲方面,欧元同样未能幸免,自7月中旬以来,欧元兑美元汇率已连续八周下跌,累计贬值幅度超过5%。汇丰控股在最新的报告中更是预测,由于欧洲经济增长放缓,2024年第一季度欧元兑美元汇率将跌至1.03,远低于先前的1.15预期。

  此外,欧洲能源市场也遭遇重大打击。全球能源巨头雪佛龙与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工会的谈判破裂,导致两家液化天然气厂正式罢工。这一消息传出后,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一度飙升超10%,市场供应担忧加剧。

  面对美元走强和非美货币贬值的压力,亚洲多国已纷纷采取行动,试图阻止本国汇率进一步走低。其中,日本发出了最强烈的干预警告,印度央行、印尼央行等也介入市场,支持本国货币。

  中信证券分析指出,美国经济数据的韧性和美联储紧缩预期升温是近期美元走强的主要原因。而欧元区经济疲软和欧央行可能暂停加息的预期,则进一步加剧了欧元的贬值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作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其供应量的减少可能加剧欧洲天然气供应缺口,进一步推高欧洲能源价格,增加欧元区通胀压力。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各国央行和金融机构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货币贬值和通胀压力。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