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AP报告:亚太经济增幅预测及疫情应对政策建议
AI导读:
ESCAP最新报告预测2021年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平均经济增幅5.9%,2022年为5%,但增长将呈现K形。报告呼吁加强区域合作,实施同步疫苗接种计划,改革国际债务架构,以应对疫情和多重风险。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ESCAP)在其最新发布的报告中预测,2021年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平均经济增幅将达到5.9%,而2022年则预计为5%,但增长趋势将呈现K形分化。
这份名为《2021亚太经济和社会调查:通向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更具抵御力的经济》的报告指出,较为贫困的经济体和弱势群体在疫后的复苏与转型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边缘化的风险。
ESCAP自1947年起每年发布的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亚太地区社会和经济领域的发展状况,并为当前的社会经济问题和挑战提供政策导向。
报告强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亚太地区极端贫困人口数量增加8900万,每天生活费不足1.90美元的人口比例上升;同时,亚太地区因疫情失去的工作小时数相当于失去了1.4亿个全职岗位,疫情对经济活动和教育的干扰还可能导致人力资源和生产力的长期损失。
为了实现更有力和更具包容性的经济复苏,ESCAP呼吁亚太各国加强区域合作,实施更为同步的新冠疫苗接种计划,并建议提供持续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以避免过早收紧刺激措施对经济造成长期损害。
报告还指出,亚太地区除疫情外,还面临自然灾害、金融危机和疾病流行等多重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导致永久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损失。因此,各国需采取更全面的措施增强抵御能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ESCAP在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旨在提高疫情后的抵御能力、确保全民健康覆盖和社会保障、缩小数字鸿沟,并巩固气候应对和清洁能源行动。这些政策预计将使亚太地区贫困人口减少近1.8亿人,碳排放减少近30%。
报告还建议,对有特殊需求和财政空间有限的国家,采取债务与发展互换等金融解决方案,并呼吁国际社会为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援助,以填补在提高抵御能力方面的巨大缺口。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一份政策简报中也强调了改革国际债务架构的重要性,指出各国需要应对短期流动性限制和债务积压问题,为危机应对、可持续发展和气候行动等领域的投资创造空间。
古特雷斯表示,持续一年多的疫情对财政造成了巨大影响,导致越来越多的国家陷入债务困境,严重限制了它们为经济复苏、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气候行动投入资金的能力。
自疫情暴发以来,全球有42个经济体的主权评级下降,包括6个发达国家、27个新兴市场经济体和9个最不发达国家。主权评级下降会导致借款成本上升,加剧相关国家陷入不可持续债务危机的风险,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
古特雷斯警告说,除非国际社会在应对债务和流动性挑战方面采取果断行动,否则许多发展中国家可能会经历又一个“失去的十年”。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