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连续五年安排8000亿专项债化债,A股市场四季度持乐观态度
AI导读:
中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用于化债,A股市场在利好消息提振下展现强劲上涨动能,业内机构对四季度行情持乐观态度。
新华财经北京11月8日电(记者闫鹏)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11月8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自2024年起,中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划拨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解债务,累计将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期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将直接为地方债务化解增添10万亿元的资源。
业内人士指出,在财政积极介入债务化解的背景下,不良资产的置换与管理成为了工作的重中之重,城投债因此受益匪浅。在权益市场中,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基建产业链、资源产业、房地产、泛消费品行业、科技及新兴产业。当前,市场资金持续涌入,上市公司盈利状况有所改善,四季度配置中,绩优成长股和内需板块有望继续占据优势。
蓝佛安部长表示,通过政策协同,至2028年,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将从14.3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万亿元,债务化解压力显著减轻。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分析,债务化解对债券市场的影响最为直接,城投债将明显受益,信用利差有望进一步缩小。对于利率债,需关注债务置换规模对流动性的影响;而权益资产方面,短期内有助于提升风险偏好,但长期影响可能更多地取决于债务化解之外的配套政策。
中信证券宏观和政策首席分析师杨帆认为,城投板块经历调整后,收益率已达阶段性高点,配置性价比凸显,尤其是中低资质的城投区域,将受债务化解措施的提振。短期内,建议保持流动性平衡,关注短端高等级城投债的配置价值。同时,在政策支持下,城投境外债的安全边际大幅提升,可关注城投美元债、点心债等板块。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指出,地方推出的一揽子债务化解措施,将不良资产的置换与管理置于核心地位,有助于地方AMC通过资产整合与结构优化提升盈利能力。城农商行作为区域金融的关键参与者,在债务化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不良资产重组与回收。建筑装饰与环保行业将在资金回笼与资产重估下,财务状况得到改善,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有望修复。建议投资者关注建筑基建与绿色环保领域,尤其是运营稳定、应收账款弹性高的央企与地方国企。
陈果还表示,在债务化解政策的推动下,房地产、基建等行业的地方国企因债务压力,正加快并购重组进程。多地已试点利用特殊再融资债券化解隐性债务,并取得显著成效,减轻了地方国企的债务负担。具有高整合潜力的地方国企具有投资潜力,特别是债务压力大、业务同质化程度高的企业。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债务化解政策落地后,以下五大核心方向值得关注:一是基建产业链,作为债务化解的直接受益者,将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重点关注工程机械、基础建设、环保、钢铁等行业;二是资源产业,将在债务化解背景下受益,煤炭、工业金属、水泥、电力等行业值得关注;三是房地产市场,债务化解将改善房地产项目的融资环境,稳定市场,装修建材、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服务等相关行业值得关注;四是泛消费品行业,有望在债务重组政策的推动下受益,家电、食品饮料等行业值得长期关注;五是科技和新兴产业,作为政策扶持的重点,半导体、计算机、电力设备等行业值得关注。
近期,在一系列利好消息的推动下,A股市场再次展现出强劲的上涨动力。截至11月8日,A股成交额已连续28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在政策推动下,权益市场实现阶段性反转,业内机构对四季度行情持乐观态度。
从资金流入来看,融资客积极入场。截至11月7日,沪深北两融余额突破1.78万亿元,融资余额创2021年9月以来新高。高盛在近期发布的报告中指出,截至10月30日的四周内,A股市场净流入243.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00亿元)。此外,瑞士百达资产管理公司、瑞银也在积极看好中国资产。
兴业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张启尧认为,自9月24日以来,政策新导向引发市场逻辑反转,推动了对中国资产的重估。近期,持续的政策组合拳正逐步改善股市环境,促进中国经济良性循环。随着投资者共识的形成,市场投资风格正在重塑,高盈利质量、稳健经营的龙头资产成为新行情的共识。
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策略师裘翔指出,当前市场仍处于政策预期博弈阶段,散户资金持续涌入,基本面逻辑相对弱化。但政策信号积极,待政策落地、价格信号企稳后,机构资金或将积极入场,推动市场稳步上涨。届时,绩优成长和内需板块预计将占据优势。
据中邮证券统计,第三季度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1.51%,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68%。上市公司总体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差继续收敛,多个行业9月份经营数据表现亮眼,盈利状况已出现边际改善。
财信证券认为,第四季度A股市场机会大于风险,预计指数震荡中枢逐步上移。投资者可增加股票资产配置,把握行业轮动机会。一是科技成长方向,以半导体、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二是受益降息的估值弹性品种,如创新药、贵金属;三是顺周期板块,地产产业链及消费板块仍有机会;四是以券商为代表的金融板块,受益于市值管理及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利好政策。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