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行业“反内卷”初显成效,行业自律公约助力破冰
AI导读:
风电行业签署自律公约一个月后,反内卷已成为共识,央企调整招投标策略,非最低价中标现象增多,行业破内卷效果初显,但仍需多方夯实成果。
签署行业自律公约一个月后,风电行业正经历着显著的积极变革。据记者深入采访了解,行业内部已达成共识,即“反内卷”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多家央企正逐步调整招投标策略,通过设定更全面、合理的评价指标,对整机商的研发、制造、质量保证等能力进行综合评估。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向财联社记者透露,近期,风电行业的多个中标项目已不再是最低价中标,这标志着行业破内卷的努力初见成效。同时,行业协会正在进一步制定细则,以巩固这一成果。
风电整机企业负责人表示,从产业发展角度看,近年来,低价竞争导致的质量事故频发,严重损害了开发商的利益和全行业的发展。风电产品作为“大国重器”,其价值不应仅由价格决定,而应着眼长远,考虑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中国在风电行业已从跟随者转变为领跑者,但风电产业链的内卷现象却日益加剧,导致行业整体亏损严重。以6.25MW机型为例,其成本已接近1400元/千瓦,但今年上半年,陆上风电机组的加权平均中标价已降至1400元/千瓦,个别项目甚至低至900元/千瓦。
整机企业面临的压力不断向零部件环节传导,导致铸件、主轴等环节的毛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为改变这一状况,10月16日,在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12家风电整机商签订了《中国风电行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自律公约》,承诺不搞低价恶性竞争、不恶意诋毁同行。
如今,行业自律公约已签署一个月,其效果逐渐显现。秦海岩表示,最近几个招标项目均未以最低价中标,多家开发商开始修改招标条款,整机企业的投标价格也不再盲目压低。
财联社记者查阅招标信息发现,多个风电招标项目确实出现了非最低价中标的情况。例如,布尔津100万千瓦风电项目的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服务项目,第一中标候选人为东方电气,投标报价为23.7571亿元,第二中标人金风科技的投标报价为23.5028亿元。
此外,在自律公约签署前的第三季度,风机招标价格已出现企稳趋势。三一重能2024年第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14.85%,较去年同期提高3.23个百分点。内卷的放缓也让零部件企业看到了希望。
然而,对风电行业来说,破内卷并非易事,成果仍需多方共同呵护和进一步夯实。多位风电整机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律公约不具备强制性,后续效果仍需产业链各环节进一步细化并执行落实。
为此,中国风能专委会正在制定处罚细则,并计划召集开发商开会,共同出台新的招标标准化条款。秦海岩建议,在设备招采阶段,开发企业应转变以价格为主导的决策方式,转而以全生命周期价值为主导,通过设置更全面、合理的评价指标,提高技术评分权重,细化技术指标评分,以项目后评估和项目运行数据作为技术和质量差异的评价标准。
在新能源行业招标中具有重要话语权的央国企已经开始付诸行动,修改招标规则。例如,一家大型央企在最近的一次8.4GW风力发电机组集采中,修改了招标规则,以有效投标人评标价格的算术平均数再下浮5%作为评标基准价,这意味着最终基准价的确立会去掉价格太高或太低的报价,对整机制造商来说是利好。
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娄益民指出,风电行业的内卷是一种“囚徒困境”,行业应坚持长期主义,关注全生命周期的收益状况。随着风机从“制造”进入“创造”阶段,越来越大的新机组开发需要海量成本投入,这些投入都应在终端产品价格中有所体现,而不是把制造成本作为价格导向。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