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欧美市场3月爆发的银行业危机正推动资金流入亚洲资产,投资者看好中国和亚洲其他新兴经济体抵御危机的能力。花旗银行分析显示亚洲金融市场收紧程度低于美国,亚洲货币兑美元汇率上升,金融股指数上涨。业内人士纷纷看好亚洲前景,但也需警惕美国金融不稳定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欧美市场在3月份爆发的银行业危机,正促使资金纷纷涌入亚洲资产。投资者们普遍认为,中国和亚洲其他新兴经济体更有能力抵御这场危机的冲击。

花旗银行对全球金融状况的分析显示,相较于美国,亚洲金融市场的紧张程度较低,多数亚洲货币兑美元汇率近期有所攀升。自3月10日硅谷银行倒闭以来,亚洲地区(不含日本)的金融股指数持续上涨,而同期美国银行股指数却下跌了近10%。

花旗董事总经理兼亚太经济和市场分析主管Johanna Chua指出:“我们认为,亚洲仍处于相对较好的(危机)绝缘状态。以美国为中心的经济放缓将导致美元走软,这将进一步促进资本流向亚洲。”

经济学家们还强调,亚洲地区的另一个优势在于货币政策的普遍温和转向。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的央行近期均暂停了本轮加息周期,而中国凭借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重新开放带来的广阔前景,对投资者而言最具吸引力。

全球资金流向亚洲新兴市场

道明证券援引EPFR Global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的四周内,新兴市场股票基金吸引了55亿美元的资金流入,其中亚洲占据主导地位,超过70%的资金流向了中国。与此同时,发达市场股票则遭遇了86亿美元的净流出,美国股票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

景顺资产管理亚太地区全球市场策略师David Chao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投资者依然认为,亚洲新兴市场可能是当前最受青睐的地区,其次是欧洲,再次是美国。如果美联储暂停加息,这将推动更多资本流向亚洲新兴市场。”

在金融稳定风险上升和需求降温的背景下,美联储加息周期的结束可能会缓解强势美元对外部融资的压力,降低美元作为避风港的吸引力,从而对亚洲地区构成利好。

亚洲开发银行在4月4日发布的《2023年亚洲发展展望》报告中预测,中国的经济复苏和印度强劲的国内需求将推动亚洲经济体在今年实现强劲的经济增长。相比之下,大幅倒挂的美债收益率曲线则预示着美国经济年内存在深度衰退的风险。

业内人士普遍看好亚洲前景

汇丰控股驻香港首席亚洲经济学家Frederic Neumann预计,中国经济的反弹将惠及整个亚洲地区,该地区还受益于供应链多元化、大宗商品市场的繁荣以及债务未过度增长的支撑。

花旗的Chua认为,受益于中国重新开放,泰国、印度和菲律宾等国内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在应对全球增长冲击时展现出更强的韧性。而新加坡、越南、韩国和马来西亚等“小型开放经济体”则可能更容易受到这些外溢效应的影响。

此外,银行业的动荡也可能导致投资于美国的亚洲科技资金开始回流。道明证券的宏观策略师Prashant Newnaha表示:“在亚洲,我认为新加坡将是主要受益者。新加坡拥有强大的法律和银行体系,并致力于成为该地区科技和加密货币领域的领导者。”

然而,投资者也需警惕,亚洲并非完全不受美国金融不稳定的影响。总部位于悉尼的投资管理公司Challenger Ltd首席经济学家、前澳洲联储官员Jonathan Kearns指出:“最终前景仍取决于欧洲和北美的情况是否能彻底稳定。如果持续动荡,这一风险也将波及亚洲。”

(文章来源:财联社)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