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反洗钱法》正式通过,金融机构面临更高反洗钱要求
AI导读:
新修订的《反洗钱法》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要求金融机构关注新技术带来的洗钱风险,构建反洗钱大数据体系,并升级客户尽职调查制度,以应对新型洗钱风险。
随着违法洗钱手段的不断演变,金融机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型洗钱风险挑战。
近日,经过长达五年的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以下简称《反洗钱法》)正式获得通过,并将于2025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这一法律的修订,旨在更好地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洗钱活动。
据行业人士透露,犯罪分子正利用非法支付平台、虚拟货币、电商或直播平台、游戏币等多种方式转移、隐瞒犯罪所得资金,同时巧妙混合使用银行账户、虚拟货币、现金等多种支付手段,以规避监管部门的追踪。
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副主任孟慧指出,构建高效的反洗钱监测分析系统已成为当务之急。由于洗钱犯罪的查处难度日益加大,必须构建反洗钱大数据体系,为数据的贯通融合提供统一接口,以实现更高效的反洗钱工作。
新修订的《反洗钱法》对金融机构的反洗钱义务进行了完善,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关注、评估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等可能带来的洗钱风险,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型洗钱手段。
安永在其最新报告中强调了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金融行业反洗钱管理中的应用潜力。报告指出,相关部门正积极推动金融行业利用机器学习、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提升可疑交易监测与报告的效率,并全面评估相关风险。
孟慧进一步强调,数据作为第五类生产要素,在反洗钱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反洗钱数据的贯通融合不仅仅是数据的简单汇总,而是需要通过多维数据的匹配关联和交叉印证,形成高质量数据集,从而构建立体的反洗钱大数据体系。
为了构建更加高效的反洗钱监测分析系统,孟慧提到,系统将从传统的单一线性关联转变为多维网状关联,利用图计算、知识图谱等先进技术,实现网络分析和关系分析的新型穿透模式。这一转变将显著提升系统对复杂金融交易和网络的分析能力,提高对洗钱行为的识别和预警效率。
除了技术创新外,新修订的《反洗钱法》还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新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设立专门机构或指定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配备相应人员,开展反洗钱培训和宣传,并通过内部审计或社会审计等方式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发布的报告指出,新《反洗钱法》将“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升级为“客户尽职调查制度”,要求金融机构不仅对客户身份进行识别,还需对客户的交易背景和风险状况进行全面调查。
星展银行(中国)相关人士分析称,新《反洗钱法》对金融机构的反洗钱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质效要求。金融机构在采取洗钱风险管理措施时,需在其业务权限范围内按照有关管理规定的要求和程序进行,平衡好管理洗钱风险与优化金融服务的关系。同时,金融机构需提高工作人员的研判水平,以实现风险管控与客户权益的平衡。对于国际性银行而言,境内机构在向母行或集团总部提供反洗钱管控信息前,需先向监管部门报告。
(图片来源: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