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地方政府如何挑起重担
AI导读:
低空经济发展需地方政府主导,关键在于塑造运营链、找到特色低空场景。文章介绍了低空经济的两条主链及八大场景,为城市选择适合自身的低空经济场景提供了指导。
关于低空经济,地方政府作为主导者的呼声日益高涨,其肩负的管理责任与发展重担也愈发沉重。如何有效挑起这副重担,成为地方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随着对低空经济认识的深入,城市竞飞的思路愈发清晰,低空经济的两条主链——制造链与运营链——的协同发展成为了关键。
制造链以低空飞行器研发设计制造为核心,而运营链则侧重于低空行业应用和客货运。鉴于制造链的发展需长时间积淀,城市间的竞争更多地聚焦于运营链的塑造。扩大运营链规模,不仅能释放制造链的产能,还能激发新的市场需求,形成良性循环,开启低空经济数万亿市场的潜力。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如何在有限资源和预算下,找到具有特色的低空经济场景。
为解答这一问题,我们首先需明确低空场景的分类及特征。基于飞行器种类、用途、规模等因素,低空场景可概括为八大类:通用机场、低空测试场、低空集散中心、城市低空起降设施及航线、独立管理的特定航线、临时飞行区、低空试验区以及行政区低空全域建设(天空之城)。
通用机场作为民航客运的补充,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低空测试场则对低空飞行器制造产业发达的城市尤为重要,是科研与测试的关键平台。低空集散中心则以其大规模、多类型飞行器及复杂航线,成为城市低空经济的枢纽。城市低空起降设施及航线则适用于所有城市类型,是未来市内低空经济的主要形态。
特定航线如低空观光旅游航线等,虽具地域特殊性,但往往商业价值高,适合在低空经济发展初期先行先试。临时飞行区则为特定飞行任务提供便利,如节假日无人机飞行表演等。低空试验区则是地方政府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天空之城则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
对于不同城市而言,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低空场景需考虑多方面因素。经济发展阶段和财政承受能力是基础,城市的实际需要和地方特色是关键,低空运营链的培育是核心,而给予低空场景一个好的开始则是成功的重要保障。此外,众多成功的低空经济模式如“美团模式”、“丰翼模式”及“唐家港模式”等,也为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总之,在低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每个城市都可能是主角。关键在于能否发挥比较优势,在适合自己的领域率先找到具有前景的低空经济场景,并为其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蔡银寅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低空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