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下架中长期大额存单,净息差压力致优化负债结构
AI导读:
近日,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纷纷下架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市场认为此举背后是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展望未来,银行仍有动力主动优化负债结构,将部分高息存款产品发行控制在较低水平。
近日,国内多家银行针对3年期与5年期的大额存单采取了调整措施,掀起了一股大额存单‘下架潮’。
据最新消息,素有‘零售之王’之称的招商银行已率先行动,在其银行APP上下架了3年期与5年期的大额存单产品。与此同时,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也纷纷表示,其3年期大额存单额度已经售罄。尽管仍有部分银行APP页面上能查找到相关产品,但这些产品也大多设置了较为严格的购买条件。
市场普遍认为,此番中长期限大额存单‘下架潮’的背后,是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的现状。同时,从未来趋势来看,银行仍有强烈的意愿主动优化负债结构,将部分高息存款产品的发行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招商银行暂停3、5年期大额存单
近日,市场传言招商银行已停止提供3年期与5年期的大额存单产品。记者通过查阅该行APP页面发现,上述传言属实,这两款产品确实已经消失无踪。
从招商银行当前提供的‘热销产品’来看,仅剩2年期以内的大额存单,且存款利率均在2.15%年化利率以下。而回顾去年,该行3年期的大额存款利率曾高达年化2.9%。
记者注意到,目前若想购买3年期大额存单,只能在招商银行APP的大额存单‘转让专区’进行,但额度极其有限,且需要抢购。从转让产品的利率来看,剩余期限约2年2个月、额度为300万元的大额存单,年化利率仅为2.26%。至于5年期大额存单,则完全无迹可寻。
招商银行客户经理透露,该行已暂停3年期与5年期大额存单产品的额度。
除招商银行外,多家银行也收紧了大额存单业务。例如,浦发银行APP页面上并未显示3年期与5年期的大额存单产品,仅剩余一款50万元起投、1年期、年利率2%的大额存单。
平安银行APP页面虽有3年期大额存单产品,但额度显示为‘售罄’,同样也无5年期的大额存单。农业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也显示3年期大额存单‘售罄’,且同样无5年期相关产品的购买选项。
在建设银行APP的‘大额存单’板块,该行虽然提供3年期大额存单产品,为20万元起存、年化利率为2.35%,但设置了条件限制,如需为代发工资客户等。
净息差压力致银行优化负债结构
市场人士指出,银行纷纷下架中长期限的大额存单,主要是受近年来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的影响。特别是当前客户存款意愿依然强烈,虽然银行流动性相对充裕,但资产端投放相对乏力,因此压降成本较高的中长期定期存款或存单,有利于管理净息差。
这一观点在多家银行的财报中得到了体现。具体来看,招商银行2023年年报显示,其净息差为2.15%,比上年下降了25个基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的净息差也分别较上年下降了31个、31个、30个、16个、20个、19个基点。
近期,多家上市银行高管在业绩发布会上也透露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计划。中国银行副行长张毅表示,展望2024年,净息差仍将面临较大压力。在负债端,该行将持续推动负债成本下降,促进低成本结算类资金的占比不断上升,同时加大对高成本存款的压降力度,包括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三年期以上的大额存单等。
民生银行副行长兼董秘李彬也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整体的存款成本相对较高,银行正努力拓宽低成本稳定资金来源。
专家预计,今年对银行业而言,压降高息存款规模、继续降低存款利率仍将是主要任务。光大金融市场部宏观组研究员周茂华指出,‘只要目前银行负债成本及净息差压力不减,银行仍有动力主动优化负债结构,部分高息存款产品的发行将控制在较低水平。’
此外,开源证券分析师刘呈祥预计,银行将主动调整结构,缩短存款久期、压降高定价存款占比。自2023年以来,中小银行持续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同时,同期限大额存单和定期存款的利差逐渐收窄,银行对高定价存款的偏好程度不断下降。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