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SEC融券信披新规引华尔街争议
AI导读:
美国SEC即将就融券信息披露新规进行投票表决,其中“T+15分钟”规则引发华尔街机构强烈反对。新规要求借出方快速申报交易信息,但机构和投资者担忧信披负担和仓位暴露。同时,SEC还批准了另一项收紧信披制度的规则。
被称为“几十年来最勤劳”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于周五举行直播会议,就融券信息披露新规进行投票表决。该新规中的“T+15分钟”规则引发了华尔街机构的强烈反对,他们担忧这将彻底改变融券交易的博弈格局。
(来源:美国SEC)
华尔街的机构投资者常通过融券交易看空股票或债券,赚取差价。据统计,美国金融市场年均约有1.8万亿美元的证券被借出用于此类交易。然而,当前美股市场的做空数据来源有限,主要为FINRA(美国金融业监管局)和各大交易所,且数据公布存在约10天的延迟。
2021年初的“散户大战华尔街做空机构”事件成为规则改变的契机,个别股票出现了融券卖空股数超过公司股票数量的异常情况。这促使监管层出手,于年底提出了《阳光法案》,旨在填补卖空规则漏洞并推进严格信息披露制度。
SEC提出的新规要求融券交易的借出方在每笔交易完成后15分钟内完成申报,并公开相关信息(隐去买卖方信息)。然而,这一要求引发了华尔街机构和投资者的强烈抵触,他们担心信披负担过重及仓位暴露。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警告称,这将增加融券交易成本,并使高频交易者更易取得优势。
尽管存在反对声音,SEC仍可能投票通过该规则,但也可能对规则做出调整。一些市场参与者呼吁将融券信息披露时间限制放宽至当天交易结束后统一汇报。
此外,本周二SEC已批准另一项收紧信息披露制度的规则,将增持股票超越5%报告线的主动型投资者强制信息披露时间从10天缩短至5天。此举被视为SEC加强私募基金行业监管的举措,旨在减少基金暗中建仓的时间。
新规还要求跨过5%股权线的投资者报告所有与公司有关的仓位,包括证券掉期交易。这可能导致主动投资的吸引力下降,因为投资者在默默建仓时可能面临被同行发现并入场抢筹的风险。美国另类投资管理协会(AIMA)认为,缩短的报告时限会降低市场效率。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