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深圳正加速推进“超充之城”建设,特斯拉深圳侨城坊目的地充电站落成,华为等车企也纷纷布局超充领域,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11月17日,特斯拉深圳侨城坊目的地充电站正式落成,该站点共设有188根目的地充电桩,成为中国700余座特斯拉目的地充电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特斯拉车辆支持最大21kW的目的地充电功率,最快6小时即可完成0%到80%的充电,非特斯拉车主也能享受7kW的充电服务。

截至目前,特斯拉在深圳已开放61座超级充电站,配备537根超级充电桩,以及28座目的地充电站,拥有341根目的地充电桩。特斯拉中国深圳业务负责人汪苒指出,深圳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标杆城市,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渗透率均位居世界前列。充电设施的完善是深圳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当前,深圳正致力于打造“超充之城”,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特斯拉也积极响应,大力布局充电网络,为“超充之城”建设贡献力量。

深圳“超充之城”建设正步入快速发展期。去年12月,深圳发布了《深圳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专项规划》,随后又出台了《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超充设施专项规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超充基础设施建设目标:至2023年底,建成不少于150座公用超充站;2024年3月底前,建成不少于300座公用超充站,确保公共充电桩车桩比、超充桩占比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今年6月,深圳推出首个全液冷超充示范站,并正式启动“超充之城”建设,计划三年内建设300个新能源汽车超充站,实现超充站与加油站1:1的比例。

据深圳发改委数据,截至11月,深圳已建成充电设施22.7万个,其中10.1万个为新建成;累计建成44座超充站,另有18座正在建设中,初步覆盖福田、罗湖、南山等多个区域,充电设备需求潜力巨大。此外,《超充规划》还提出,至2024年底,构建技术领先、场景多元的超充设施服务体系,推动“电力充储放一张网”电力需求调配互动机制成熟,加速形成企业、技术、场景等生态优势。深圳还计划到2025年,形成“车能路云”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助力深圳产品和服务拓展国内外市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打造全球领先的“超充之城”,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深圳超充设备产业优势显著,整桩设备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拥有永联、盛弘、科华等11家本土充电设备终端制造企业位居全国前列。同时,充电模块全国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七成,包括永联、英飞源等深圳本土企业。此外,政府与企业纷纷布局“超充”领域,广州提出“超充之都”目标,海南计划建设“超充之岛”,重庆、山东、吉林、湖南等多地也出台政策鼓励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车企层面,华为推出全液冷超充站,充电速度可达“一秒一公里”,匹配所有车型;小鹏、理想等汽车厂家也在积极布局超充站。电池厂家同样不甘落后,宁德时代发布全球首款磷酸铁锂4C超充电池,充电10分钟即可续航4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