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文件,外周血管支架将被纳入集采,价格面临大幅下调。全国多家医疗机构参与采购需求填报,外资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国内企业面临激烈竞争。业内人士对价格降幅表示担忧,呼吁制定价格时考虑卫生经济学定价规律。

11月29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正式发布了《人工耳蜗类及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文件》。该文件指出,外周血管支架将成为下一个被纳入集采的高值医用耗材,预示着其价格将经历显著下调。

本次集采活动计划于2024年12月19日接受企业递交申报材料,并同步进行现场开标。据统计,全国范围内共有3183家医疗机构参与此次采购需求填报,总需求量高达258485个外周血管支架。其中,下肢动脉支架年度需求量123449个,非下肢动脉支架年度需求量101139个,静脉支架年度需求量33897个。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0万至30万患者接受外周血管植入治疗。尽管与心脏支架植入手术相比,外周血管植入手术数量较少,但外周血管支架因其多样的规格要求及快速的产品迭代,其成本和价格往往高于心脏支架。目前市场上,外周血管支架的价格区间广泛,从1万多元到4万-5万元不等,导致许多患者因高昂的手术费用而望而却步。

根据最新文件,外周血管支架的最高有效申报价格已大幅下调至6000元以下,药物支架在乘以特征折算系数后,价格也仅约为8000元。这一举措将显著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从市场格局来看,美敦力、波士顿科学、雅培等外资企业在外周血管疾病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过90%。而国内企业如心脉医疗、先健科技、归创通桥等,尽管已有少数产品获批上市,但仍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艰难的破局过程。以静脉支架为例,戈尔公司年度采购需求量最高,达到12369个,而国产医疗器械公司中,仅有天鸿盛捷和归创通桥的采购量超过千个级别。

值得注意的是,归创通桥的一款静至髂静脉支架系统于今年年初刚刚获批上市,便将面临集采的压力。归创通桥董事长赵中表示,尽管集采可能导致利润受限,但随集采而来的销量增长将为公司带来稳定的收入。他认为,该公司在静脉支架集采中的产品报量和排序较有优势,有望中选。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对此次外周血管支架集采的价格降幅表示担忧。他们认为,此次集采可能会将价格“杀”得很低,对真正创新的企业造成不公平。在制定价格时,应适当考虑卫生经济学的定价规律,以鼓励企业持续投入研发创新。

目前,临床常用的外周血管支架主要为裸金属支架,材质包括不锈钢、镍钛合金和钴铬合金等。此外,还有药物涂层支架等具有特殊功能的支架产品。这些产品在工艺上不断创新,如通过编织技术、闭孔设计等方面的改进,进一步提升了支架的柔顺性等性能。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内容有所调整,旨在提供更全面、深入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