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科技感十足,VR互动、机器人等科技产品备受瞩目。多家旅游景区希望用科技产品打造新的盈利渠道,推出机器人具象IP,发展沉浸式文旅。

  财联社4月1日讯(记者胡皓琼)“仅6个月就开了百来家VR互动线下门店”“外骨骼机器人已在多个景区投入使用约1个月”“公司正与几家旅游景区合作,推出机器人相关IP”。3月30日—4月2日,2025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科技感十足。财联社记者在展会现场采访了解到,众多旅游景区正寻求以科技产品打造新的盈利渠道。

  机器人走进旅游市场

  此次展会,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多家机器人厂商的产品展示。

  “我们正配合多个景区,推出机器人具象IP,比如配合雁荡山景区,打造一名成年男子形象的机器人,类似‘独钓寒江雪’的景象,主要动作包括摘帽子和拔剑。这样的科技IP有望拉动景区消费。后续景区也可设计故事性表演,让机器人参与其中。”宇树科技现场工作人员表示,“旅游+科技”模式能让景区摆脱卖周边特产的传统模式,想象空间巨大。

  宇树科技还透露,他们正在开发山海经系列的整套机器人产品,计划将山海经中的奇异怪兽复刻到现实中,涉及声光电、皮毛带电等细节。目前,公司的技术已完全满足这些需求。

  宇树科技展台吸引了众多观众围观(财联社记者摄)

  此外,前不久刚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的上海清宝引擎机器人有限公司,以及傲鲨智能的外骨骼机器人也备受瞩目。

  清宝公司方面,根据华扬联众(603825.SH)年初的消息,其投资的上海清芸机器人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清宝公司,与江苏长河投资有限公司举行了数百台机器人销售签约仪式,并与多行业客户达成合作意向。

  “外骨骼机器人适用于登山场景,公司希望先在B端(景区方)推广产品,后续成本降低后,将面向C端。”傲鲨智能现场工作人员表示,该产品在武功山、梵净山等景区已投入使用一个月左右,自重约10kg,能帮助登山者减负30—40kg。

  峨眉山A(000888.SH)官微消息显示,峨眉山景区采用的外骨骼机器人正处于测试优化阶段,尚未正式上市。测试区域为峨眉山景区全域,预计不久将推向市场,计划采用租赁模式,按小时或线路收费,价格亲民,初期计划投入约50台设备。

  沉浸式文旅快速发展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另一个具有科技属性的VR互动展位也排起了长队。

  西安大千迷境商务合伙人籍彤巍表示,VR互动已出现在众多博物馆、美术馆、景区中。今年国家发布的相关政策,体现了发展沉浸式文旅的要求,促使文旅行业拥抱VR这一新业态。

  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相关措施中提到,要打造新型消费场景,支持在文博场馆、景区、街区等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推出一批沉浸式文旅新产品新场景。

  “技术手段迭代、内容研发水平提升,降低了VR作品研发成本,也让VR沉浸式文旅真正从B端走向C端。比如曾经的《消失的法老》VR展,成本可能高达数百万甚至千万元,如今类似项目的成本已降至数十万元。”籍彤巍说。

  据籍彤巍介绍,大千迷境在近6个月内已发展了100多家XR大空间线下门店,预计暑假期间将发展至300家左右。明年寒假,线下门店有望发展至500家。

  大千迷境展台吸引众多观众排队体验(财联社记者摄)

  文旅企业方面,豫园股份(600655.SH)今年主办的豫园灯会包含了元宇宙灯会、AR神兽互动等项目。众信旅游(002707.SZ)与央博数字平台联合打造了全球首个南极主题LBE沉浸式大空间VR探索体验特展。

  影院VR观影成本高

  “今年‘哪吒’的爆火,也推动了文旅市场,人们走向影院的同时,更容易关注到VR互动式沉浸电影这一新赛道。”籍彤巍说。

  河南广播电视台凭借《唐宫夜宴》和《隐秘的秦陵》拿到了中国虚拟现实电影的第001号和002号“龙标”。近日,国家电影局发布通知,将虚拟现实电影纳入电影管理和扶持范围。

  VR沉浸式内容研发制作公司中鼎天下的相关负责人表示,VR沉浸式影片的规模化发展受制于算力芯片技术。如果算力技术能进一步突破,产品清晰度就能进一步提升。

  万达电影(002739.SZ)、横店影视(603103.SH)证券部人士皆表示,目前尚未在其线下影院推出VR沉浸式电影。设备购置成本高昂,且影片需要由上游转制成VR形式,才能更好推广。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