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内汽车产业无序竞争问题突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在论坛上指出汽车行业价格战、虚假宣传等问题。有关部门将加强汽车市场价格监测,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车企应将竞争重点放在攻克技术难关等方面,特别是新能源车赛道。只有坚持长期主义、深耕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

  国内汽车产业无序竞争问题日益凸显,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价格战的白热化、虚假宣传的蔓延以及地方保护的加剧,都是当前汽车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在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直言,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但无序竞争却成为阻碍行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较上一年度下跌0.7个百分点,远低于下游工业企业6%的平均水平。部分汽车企业在年报披露中更是暴露出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一些车企不惜牺牲利润,甚至采取抹黑友商、恶意炒作、虚假宣传等不当手段,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这种恶性竞争不仅阻碍了车企在技术突破上的步伐,还削弱了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面对这一现状,有关部门已明确发出整治汽车市场乱象、维护公平竞争的信号。将加强汽车市场价格监测,严查技术不达标、质量不过关的产品,并按照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为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车企自身也应将眼光放长远,将竞争重点放在攻克技术难关、提升产品质量、优化售后服务、增强品牌效应等方面。特别是在新能源车赛道上,“做蛋糕”远比“抢蛋糕”更为重要。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L2级及以上智能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为55.7%,专家预测今年这一渗透率有望接近65%,甚至更高。这意味着,车企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还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待挖掘。谁率先拥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谁就能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占据更大主动。

  当“价格战”的硝烟散去,市场回归理性之时,唯有那些坚持长期主义、深耕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在国内乃至全球汽车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赢家。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