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在2025年中关村论坛全球独角兽企业大会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指出,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迅速但潜力未充分发挥。中国实体经济规模、工程技术人才和充裕资金为独角兽企业提供坚实基础,需制定新政策助力其稳定发展。

当前,我国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分布于12个领域,总估值超过1.5万亿美元,占全球独角兽企业的近30%。

在2025年中关村论坛上召开的全球独角兽企业大会吸引了广泛关注,大会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指出,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迅速但潜力未充分发挥。在全球产业变革及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需制定新政策助力其稳定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注入活力。

独角兽企业发展潜力巨大

李稻葵认为,独角兽数量非衡量中国经济活力的唯一标准。中国实体经济庞大的市场规模、众多工程技术研究人才及充裕资金,为独角兽企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中国经济的总规模不断发展,为独角兽企业提供了经济基础。同时,工程类人才众多,创新基础坚实。资金充裕,国民储蓄全球领先,支撑独角兽企业快速发展。”李稻葵强调。

应创建“第四类”机构

为何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潜力未充分释放?李稻葵认为,短期原因是资金转化机制不畅,退出机制不完善加剧融资难度。深层次涉及“政府与市场经济学”,需探索建立“第四类”机构,即新兴企业或市场培育机构,配置国有基金进行被动投资,助力企业发展。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