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圆满结束,展示了量子计算、纳米材料等前沿科技成果,并发布了多个国际合作项目。年会期间,前沿科技产品同台竞技,大赛圆满收官,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助力产业发展。同时,构建了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推动区域发展。

3月31日,在北京早春和煦的微风中,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圆满结束。这场科技盛会凭借其独特的魅力,正逐步成为全球创新资源的‘引力场’,不仅是一个展示最新科技成果的舞台,更是一个讲述中国科技故事的重要窗口。

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亲历者,安永大中华区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菁表示,她深刻感受到了这场盛会的深远影响。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延续“创新与发展”主题的同时,还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了全面升级,展示了量子计算、纳米材料等颠覆性技术成果,并发布了多个国际合作项目,横跨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

前沿科技产品同台竞技

本届中关村论坛年会覆盖了AI模型研发、具身智能探索、量子科技奥秘、生物医药前沿等多个领域。在主论坛大厅,两位栩栩如生的机器人前台引导员吸引了众多目光,它们不仅具备答疑解惑和指引方向的能力,还融合了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情绪辨识算法等先进技术。

北京清飞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魏宇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机器人的“智慧核心”基于生物特征识别与性能评测,构筑起多模态仿生/类人系统的完备生态,使得机器人更加贴近人类生活。

在展示中心,中关村常设展重装亮相,展示了来自350多家单位的490多项创新展品。其中,北京中科宇航技术有限公司展出的“力箭二号”商业火箭模型备受瞩目,计划在今年9月份首次升空。

此外,一系列新技术也在年会上闪亮登场。北京瑞风协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模型×智能体”双轮驱动的人工智能工程平台aiEF,该平台打破了工业数据集、AI模型与应用之间的界限,为工业软件的智能化提供了新范式。

激发新技术创新,大赛圆满收官

3月28日,第八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总决赛在年会上圆满收官。大赛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核心领域,吸引了1.5万余个项目报名参赛,最终700余个优秀初创企业和创业团队脱颖而出。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表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通过一系列活动,彰显了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突破的重要性,并突出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助力产业发展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凭借“发布+转化+应用”的机制,为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搭建了桥梁。在年会全球科技创新高端智库论坛上,40项杰出成果亮相,同时揭晓了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突破”。

此外,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VAT—人机融合企业服务智能体”等创新成果,也为企业构建了完备的人机协作体系,提升了工作效率。

中关村论坛不仅传递成功经验,还助力创新团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业行动,让科技真正惠及社会。

构建协同高效创新生态,推动区域发展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以“金融+服务+平台”的三元融合体系为轴心,构建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在京津冀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论坛上,15个协同创新重点项目签约,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征程又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同时,“投资北京”大会也揭晓了215个招商项目,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招商总额高达954.5亿元。为推动中小企业的投融资繁荣,年会还设立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交流会”,发布了50余项创新需求,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宝贵机遇。

遥在(山东)数字科技有限公司CTO马玉广表示,通过参与中关村论坛年会,企业不仅成功展示了品牌和产品,还结识了众多合作伙伴,为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