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人形机器人成为科技亮点,与会嘉宾热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开幕式上,人形机器人惊艳亮相,年会发布“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及重大科技成果。北京积极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3月27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写书法、冲咖啡、秀茶艺、提供问诊服务、耐心解答观众疑问并介绍各类活动信息,人形机器人成为本届中关村论坛的科技亮点。与会嘉宾热议,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推进,世界经济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趋势明显,我国亟需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开幕式上,来自加速进化和乐聚的多台人形机器人惊艳亮相,活力四射的舞蹈秀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年会特别注重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围绕迎宾、交流、主持、表演、服务等核心场景,15家机器人企业的近百台机器人作为年会“志愿者”上岗。

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窦贤康在年会上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涉及数理天文信息、化学材料能源、地球环境和生命医学等领域,彰显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成果。

年会现场还发布了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包括EAST首次实现千秒量级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成功发射第一束光等。这些成果展示了我国在科技攻关方面的实力。

论坛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达3.6万亿元,研发服务强度上升至2.68%。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车、电子光伏产品等优质产能为全球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与会嘉宾建议,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表示,北京将进一步强化政策集成,深化机制创新,优化资源配置,为战略科学家和跨国协同创新提供支持,打造全球工程科技创新高地。同时,北京将提升优势产业发展能级,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支持政策,推进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等领域的重大工程,打造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于英杰还透露,北京将积极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建立投入增长机制,重点培育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20个重点产业,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