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3月19日上午,北京市首趟中亚班列正式开行,满载着90个标准集装箱出口货物。该班列由北京新陆港供应链有限公司运营,预计10天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此举为京津冀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新活力,有助于打造“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体系。

  本报北京3月19日电 (记者邵玉姿)3月19日上午,满载着90个标准集装箱出口货物的国际货运班列从北京房山区启程(见图,朱世军摄),驶往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这标志着北京市首趟中亚班列正式开行,为京津冀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新活力。

  该班列由北京新陆港供应链有限公司组织运营,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全程运输服务。班列满载来自京津冀地区的货物,从房山区琉璃河金隅铁路专用线始发,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预计10天左右抵达塔什干,全程5000余公里,展现了中欧(亚)班列的强大运输能力。

  首发仪式上,北京新陆港集团与北京金隅集团、北京京房物流枢纽有限公司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在房山区建设国际陆港项目。数据显示,2024年,天津开行中欧(亚)班列超600列,河北石家庄中欧(亚)班列达到839列。这些数据进一步彰显了京津冀地区在中欧(亚)班列运输领域的领先地位,为未来的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石家庄国际陆港、天津国际陆港以及北京国际陆港项目的逐步落地,京津冀地区已经基本构筑起了陆港集群的主枢纽框架。河北陆港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赵保恩表示,这将有助于北京持续打造“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体系,实现京津冀中欧(亚)班列的协同发展,提升班列运行的整体效能和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