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一级市场投资精英转型上市公司高管,带来技术趋势、商业模式创新判断力,助力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和并购重组,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投人才与上市公司融合呈现新趋势。

随着一级市场的结构性调整加剧,曾在VC/PE行业叱咤风云的投资精英,正从资本的幕后操盘手转向台前,变换职业赛道,以新的角色参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近日,万科任命具有投资背景的鄢伯通为战略投资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让资本市场再次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一级市场的投资人转型上。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陆续有上市公司披露的高管变动信息中,创投背景的人数就有所增加。

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表示,创投人才去上市公司有自身的优势,一方面,这些投资人长期深耕产业链投资,对技术趋势、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敏锐判断力,可为上市公司寻求第二增长曲线做出精准定位;另外一方面,具备丰富交易经验的创投人才,擅长设计资本结构、评估标的估值,可以在上市公司从IPO到定增、并购,发挥其资本运作能力的核心价值。

1 行业低潮下的转型选择

深圳一家国资背景的创投机构投资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说:“近一年我们的同事陆陆续续有人跳槽去上市公司,不是做董秘就是继续在战投部做投资。这两年一级市场的确比较难熬,投资真的不好做,一个月都没有啥项目立项,投资决策流程越来越长,最后忙活半天也没法通过投委会。加上已投项目退不了,资金没法回笼,大环境无法改变,对于个人来说只能转型寻找突破口。”

中国创投行业在经历过去10年的狂飙突进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结构性调整。2024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整体延续下滑态势,募资方面,2024年新募集基金规模1.44万亿元,同比下滑20.8%;投资案例数共8408起,同比降幅为10.3%。

在资本寒冬的大环境下,头部机构马太效应加剧,大量中小基金陷入生存困境。与此同时,注册制改革后的A股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创新性公司IPO,上市公司数量突破5000家,市值管理、产业并购等需求激增。

市场格局的转变催生了人才流动的路径。深圳一家从投资机构转型去制造业上市公司董秘办的袁女士告诉记者,之前所在投资机构就比较关注智能制造方向,由于一级市场“募投管退”全面受堵,公司发展也不及预期,投资人纷纷转行或跳槽。

她坦言,加入上市公司最大的感受就是更踏实了,几乎每周都在大湾区各个制造工厂中泡着,从生产制造的黑灯工厂,到机器人参与的生产流水线,可以学习到更多的行业知识,真正做到扎根到产业里。

资深创投行业观察人士萌哥表示,创投人才的流动分为两个方向:第一就是资金端,去有钱的地方母基金或者地方国资;第二就是项目端,被投企业的上市公司和未上市公司都是重要方向。

2 双向需求催生人才跨界

近日,上市公司圣湘生物也宣布引入在创投与企业管理有30余年经验的嘉御资本董事长卫哲担任公司董事。尽管并非全职加入,但毫无疑问卫哲将有助于圣湘生物平台化、国际化战略加速落地。

有业内人士这样评价,对于圣湘来说看中的不仅是卫哲操盘阿里巴巴B2B业务的实战经验,更看重他执掌嘉御资本期间对医疗健康产业的深度布局。VC/PE从业者长期深耕产业链投资,对技术趋势、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敏锐判断力,形成和上市公司的互补。

对于VC/PE从业者而言,职业转型既是主动选择也是被动适应。有华南地区中型投资机构合伙人直言,现在优质项目估值居高不下,退出渠道收窄,纯粹财务投资的回报率持续走低。相比之下,上市公司提供的平台能够实现“产业+资本”的双轮驱动,既有施展战略规划的空间,又能通过股权激励获得确定性更强的回报。

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24年VC/PE支持的中企IPO共129家,背后涉及706家机构。创投精英带着对资本市场的深刻理解、对产业趋势的前瞻判断,以及积累多年的资源网络,深度参与实体企业的运营决策。

LP投顾创始人国立波表示,VC/PE机构人才去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的人出来到机构做投资,这种双向流动的局面是一种良性互动。

3 激发市值管理和并购重组潜力

证监会近日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优化科技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支持上市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强链补链等实施并购重组。

上市公司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市值管理和并购重组是不二选择。因此上市公司至少需要两个面向资本市场的部门:投资并购部和董事会秘书办公室。

“在监管日益趋严的背景下,市值管理成了许多上市公司的刚性需求。从我的角度来看,上市公司有市值管理、兼并收购和应对新的监管要求,对于在产业里面的人来说,让他们去深入理解并执行还是有困难,这时一级市场投资人的优势就出来了。”深圳一家从VC机构转向上市公司做投资者关系的90后投资人说。

2024年下半年以来,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转型升级、产业整合和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而市场也有更多新模式的尝试正在出现,比如国内头部私募股权创投机构启明创投豪掷4.52亿元控股上市公司天迈科技。

有行业专家分析,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创投人才与上市公司的融合将呈现三个趋势:一是角色定位从“战略顾问”向“经营操盘手”深化;二是能力模型从“资本运作”向“产业运营”扩展;三是合作模式从个案试水向机制化对接演变。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