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必吃榜牌匾扰乱市场秩序,多方共治促餐饮行业健康发展
AI导读:
假必吃榜牌匾扰乱市场秩序,大众点评回应从未授权网店销售相关证明类产品。非法牟利商家被查处,造假手法五花八门。多方需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促进餐饮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粗制滥造的假牌匾出现在市场上,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便可伪装成“黑珍珠”“必吃榜”,有商家甚至非法牟利100余万元,扰乱着市场秩序。2月12日,大众点评对市面上出现的假必吃榜牌匾进行回应,称从未授权任何网店使用、生产、储存、销售其公司注册商标的商品以及证明类产品。
非法牟利超一百万元
登上“美食榜”,少数商家靠的不是实力,而是造假。1月12日,针对市面上出现的“黑珍珠”“必吃榜”仿冒牌匾,大众点评“必吃榜”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回应称,自去年开始,美团相关部门已经开始打击此类违规行为。2024年6月至今,平台已线下治理了近150家违规或假冒使用“必吃榜”上榜荣誉的餐饮商家,线上治理商家数量达上千家,配合警方线下捣毁多个售卖“假奖牌”的涉案团伙。
上述负责人提醒广大用户及商家,美团、大众点评相关业务从未曾授权任何网店使用、生产、储存、销售其公司注册商标的商品以及证明类产品。大众点评“必吃榜”团队已在全国重点城市开展持续治理工作。
此次事件的导火索追溯到2024年11月初,普陀公安分局白玉路派出所接消费者报警称,某餐厅店内悬挂有假冒的“必吃榜”证明牌匾。警方发现涉案牌匾系假冒产品,餐厅老板是在某奖牌制作网店内购买。经查,网店两位实际经营人自2023年1月起在未取得平台许可的情况下,设计、制作了大量带有平台标识的牌匾并售卖,非法牟利100余万元。
目前,上述店铺三人因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造假手法五花八门
餐饮门店拥有知名评价平台的标识,往往会吸引消费者。据大众点评“必吃榜”相关负责人透露,除了买卖“假奖牌”外,这类造假还包括虚假宣传、不规范宣传、品牌侵权等。在电商平台搜索“餐饮奖牌”“必吃榜”等字样,便显示出常规奖牌定制牌匾的商户,极个别商家存在制作售卖相关字样的奖牌的情况。在社交平台,还有商家提供“必吃榜”“口碑”等头像角标制作上传的业务。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指出,造假牌匾误导消费者,损害了用餐体验和利益,也影响了平台的公信力和餐饮行业公平竞争环境。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在流量至上的时代,榜单成为消费者选择餐厅的重要参考。福州公孙策公关合伙人詹军豪认为,行业应加强自律,建立严格的评选和监督机制;商家要诚信经营;平台需加大技术投入,精准识别违规行为;监管部门要强化执法力度,加强宣传教育。
詹军豪建议,商家注重品牌建设,平台完善规则,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跨部门协作,推动餐饮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王鹏提到,商家和有关部门应共同努力,促进餐饮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商家应坚守诚信经营原则,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餐饮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消费者保护机制,及时处理投诉和举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