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包银饰品市场升温,乱象与骗局并存|消费者需谨慎
AI导读:
深圳水贝金包银饰品市场升温,但因存在乱象和骗局引发关注。消费者需谨慎选购,注意商家诚信度和经营持久性。同时,行业监管趋严,金包银市场或面临洗牌。
“1000元的金包银手镯,不管是外观还是戴起来的触感,与20000元的纯金手镯相比没有任何差别。”深圳水贝街头,越来越多的金包银饰品店出现,生意也不错。随着金价不断走高,“购金热”也出现了新变化。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不少消费者表示喜欢上了有“黄金平替”之称的金包银饰品,实体店也多处“开花”。金包银的确存在市场需求,但火爆的背后也衍生出一些乱象和骗局。
金包银与一般的镀金饰品有何不同?深圳黄金珠宝行业一位资深技术人员向记者解释,金包银与镀金实际是不同的工艺,纯银外面包一层金箔才属于金包银,镀金则是将黄金溶液通过电镀或化学镀的方式沉积在基底材质上,制作工艺相对简单。相较之下,金包银比镀金的成本相对要高。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再次来到深圳水贝黄金珠宝集聚区,发现经营金包银饰品的店铺越来越多,甚至还出现金包银的专业卖场。这些店铺多数是从去年开始在水贝陆续出现,不断走高的金价让年轻消费者负担不起,所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这些平替产品。不过,目前几乎没有大品牌商做金包银饰品,基本都是小厂在做。
记者在一些金包银饰品店内采访时发现,这些金包银饰品会分别标出所含金和银的克重,价格就是当天金价和银价乘以克数再加上加工费。由于价格远远低于同等重量的足金饰品,所以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购买。有消费者对记者表示,这些饰品主要为自用,所以没有把保值的问题放在首位。
也有消费者显得有些犹豫,因为金包银饰品从肉眼上很难分辨含金量,担心商家会虚报金重。不仅如此,记者还发现不同的金包银饰品店所开出的价格有着一定差距。记者咨询两家金包银饰品店铺,得到的金银价及手工费各不相同。
现场的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店里的金包银饰品都配有产品证书,证书上也会有金和银的克重标注。只要是在本店购买的金包银饰品,都可以拿回来回收或者置换。不过,对于回收的价格,销售人员却显得有些犹豫。
记者也采访了附近黄金珠宝检测站的工作人员,对方表示除了破坏性检测,很难辨别镀金和金包银产品的金银重量。如果将金包银产品作为一种首饰使用并无不可,但如果指望回收或者投资则要保持谨慎,即便是商家允诺回收置换,消费者除了要了解回收置换规则外,还要考察商家的诚信度和经营的持久性。
过去一段时间,金包银总与骗局结合在一起。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社会上出现多起以金包银产品名义进行抵押和诈骗的案件。
此前,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曾发布一则行政告知,对镀金银首饰进行规范。其中明确提出,当前市面上存在着采用电镀或化学镀等加工方法将金覆盖层镀到银饰品上的镀金银首饰,此类产品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但存在名称、标签标识、印记、检测证书不规范等问题,可能使消费者对产品的实际贵金属种类、纯度产生误会,引发消费纠纷等。
就在今年春节假期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春节期间消费不踩坑,其中就提到谨慎选购金包银饰品。
有分析人士表示,金包银的赛道正处于爆发期,市场需求确实存在,但随着相关监管趋严,势必会面临一次洗牌。与此同时,如何让消费者购买到合格的金包银产品,降低相关产品的“信任成本”,应当成为黄金珠宝行业迫切关注的问题。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表示,金包银赛道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首饰品牌尚未正式入局,市场供应不足,以及消费者对金包银产品的信任度存在疑虑。金包银饰品既满足了消费者对黄金饰品的喜爱,又能在价格上提供一定的竞争力。然而,具体市场表现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竞争对手的反应等。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