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反向“驯化”大数据:妙招频出应对“大数据杀熟”
AI导读:
面对大数据杀熟,年轻消费者并未坐以待毙,而是采取反向“驯化”大数据的策略,如夸赞与吐槽平台、多平台比价、精准搜索、吐槽差评等妙招。同时,政府部门也已启动专项行动整治算法滥用问题,为消费者提供维权途径。
近年来,面对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不少年轻消费者开始感受到“大数据杀熟”的压力。面对这一现象,他们并未坐以待毙,而是采取了反向“驯化”大数据的策略,试图在这场数字时代的博弈中占据主动。
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常常发现,作为老用户的自己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价格往往高于新用户或首次购买者。这种现象在旅游和购物领域尤为明显,例如,同一商品在不同城市或不同用户之间显示的价格存在差异,机票价格在购买前上涨、购买后下跌等。这些行为,被形象地称为“大数据杀熟”。
面对如此情况,网友们并未放弃抵抗。他们在社交平台上积极分享“反向驯化”大数据的妙招,试图通过智慧与大数据进行正面较量。这些妙招包括:
第一,“绿茶大法”,即通过对外卖平台的夸赞与吐槽,来诱导平台发放专属优惠券,以获取更优惠的价格。
第二,“狡兔三窟”,即在使用打车软件时,同时打开多个平台,通过比价和快速叫车,来获取更多的优惠券和更好的服务。
第三,“金蝉脱壳”,即在网购时,避免在首页推荐上消费,而是通过精准关键词搜索来寻找性价比更高的商品。
第四,“以假乱真”,即向朋友吐槽某个软件不好用、质量差,并给予一星差评后卸载。重装后,大数据会将其定义为流失客户,并在再次登录时给予福利以挽留。
记者也亲自试验了这些妙招。例如,在购物软件上对着手机喊“我要买手机壳,我太穷了,没钱了,太贵了,买不起……”等话语,重复多次后,平台原本推荐的高价手机壳被替换为了标价5元的手机壳。此外,在打车时,同时打开两个出行软件并发送相同的订单需求,确实提高了叫车的响应速度。
虽然这些妙招并非百分百有效,但它们确实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主动应对“大数据杀熟”的思路。同时,这些行为也反映了消费者对大数据技术的警惕和不满。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部门也已开始关注并整治这一乱象。2024年11月,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启动了“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以上海为例,相关部门通过网民举报和前期巡查,发现了部分属地网站平台存在的算法公示不规范、用户自主选择权保障不力等违规问题,并进行了行政指导和“普法”培训。
上海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指出,算法不仅是一个技术和程序问题,更体现了企业的价值选择和社会责任。在运用算法追求效益的同时,企业必须坚守法律底线。从现场下发的《算法治理专项行动企业自查问题清单》中可以看到,电商购物、生活服务类平台利用大数据构建用户画像时,针对相同商品对不同用户不合理地提供差异化价格的“大数据杀熟”行为被着重提及。
律师曾峥认为,价格歧视不仅让消费者承受经济损失,还严重破坏了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让品牌好感与忠诚度大打折扣。而举证的艰难又让消费者在维权时陷入被动。不过,好在法律为消费者撑起了“保护伞”。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到价格法,再到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及《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都为遭遇“大数据杀熟”等算法侵权行为的消费者提供了相应的维权途径。
![](https://www.yxiu.cn/files/20250207/1738890001175.jpg)
“哭穷”后出现5元手机壳,本刊记者宋杰摄。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