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开启中外交流新篇章
AI导读:
由于美国对TikTok实施禁令,众多美国用户转向小红书,导致小红书登顶苹果应用商店下载榜。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开启了中外交流的新篇章,为平台注入了新鲜内容。
蓝鲸新闻1月14日讯(记者郝妍)如果你尚未了解“TikTok难民”这一概念,那么你可能已经错过了当下的热门话题。由于美国对TikTok实施禁令,众多美国用户感到担忧,因此纷纷转向另一个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据数据显示,1月13日,小红书成功登顶苹果应用商店下载榜,紧随其后的分别是TikTok旗下的照片共享应用Lemon8和OpenAI的ChatGPT。
就这样,小红书意外地完成了一场独特的“反向出海”之旅。
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交猫税、学习新梗、交换作业等
小红书的外国用户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1月13日开始,只要打开小红书的首页推荐,就能频繁看到美国网友用略显生硬的“翻译腔中文”发帖,向“小红书原住民”问好,并自称“TikTok难民”。
在社交媒体的世界里,“流通货币”似乎都具有共性。外国人在小红书上的第一件事也是“交猫税”。例如,坐标美国的用户@Lauren Elizabeth 在小红书的第一个帖子就是带着自己的猫咪Lili向网友问好,并分享猫片。很快,评论区就变成了小型宠物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万名网友分享自己的宠物照片。
在满屏的“cute”声中,小红书网友自发制作了“猫税收据”,并在每一只可爱猫咪的帖子下张贴。这场以猫咪为起点的“中美民间交流”就此拉开序幕。
在小红书平台上,只要有外国友人的地方,就会自动变成“英语角”。许多外国网友主动申请教网友英语,不少连麦直播也变成了英语角现场。
热爱学习的不仅是中国网友,久闻中国奥数之名的外国网友也带着数学作业来到了小红书。为了表示诚意,不少外国网友还表示自己要开始学习中文,然而他们很快发现,中文的博大精深远超他们和GPT的想象。例如,他们不明白为什么APP明明叫“小红书”,但大家都说的是“小红薯”;为什么同样都是中国APP,有的却必须要被邀请才能下载;为什么明明是不一样的人,却都叫momo;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在星期四V50等。
学海无涯,一切才刚刚开始……
从“在华外国人”到“真老外”,开启新的“中外交流叙事”
小红书上一直不乏外国博主,但在此之前,平台上的海外博主主要以KOL为主。为了布局各种垂直赛道,小红书曾邀请不少海外名人入驻,如知名健身博主Jo姐、帕梅拉等。这些健身内容是生活方式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头部博主的入驻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生态。然而,从本质上来说,这些博主在小红书发布的内容更像是“分发”而非“运营”。
另一类博主则是“在中国的外国人”,他们从中国视角出发,测评中国各地美食,体验中国式生活,内容自带反差感和猎奇性,一直是中国社交媒体中的“刚需内容”。近期热度颇高的“China travel”也属于这一类型。随着“在华外国人”博主被市场反复验证为“流量密码”,其背后也出现了MCN的身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在中国的体验逐渐变得相似,如吃火锅、喝豆汁、坐高铁等,内容的同质化与商业化的入侵让“外国博主”逐渐失去特色。
而这次真正的普通外国用户涌入小红书,则带来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海外内容”。这种意料之外的反向出海不仅为小红书在海外打开了知名度,同时也为其注入了“新鲜内容”,形成了一种真正的去中心化“中外民间交流”叙事。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后,有出海业务从业者表示,“跨境网络服务”可能会因此发生变化,例如品牌是否需要加大力度布局小红书海外达人库。对此,蓝鲸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跨境电商从业者,他们大多持观望态度,认为这并不容易,毕竟小红书是中文社交媒体,尚未推出海外版,教育市场并培养出KOL需要时间。
小红书的“反向出海”究竟是一时之风,还是未来的转折点,尚需时间验证。然而,敏锐的中国企业似乎并不愿错过这一热点,纷纷尝试与这些外国用户建立联系。
(文章来源:蓝鲸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