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正式启动“模塑申城杯”人工智能+教育竞赛,同时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教育AI专委会也迎来了正式的授牌仪式,活动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

《科创板日报》1月10日讯(记者黄心怡)1月9日下午,上海市正式启动了“模塑申城杯·人工智能+”竞赛系列活动及“模塑申城杯·人工智能+教育”竞赛,同时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教育AI专委会也迎来了正式的授牌仪式。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宏韬在启动仪式上致辞,他强调,为深入贯彻市政府近期发布的《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市经信委携手市教委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垂直领域应用场景的落地。自去年8月起,市经信委已征集到“5+6”垂直领域的45个教育场景,并精选出4个结合“模型训练+场景实践”的应用示范基地,作为上海市首批“模塑申城”行业应用示范基地。未来,市经信委与市教委将联合相关部门,在完善教育大模型标准和评测、加速教育数据归集与整合、以及高价值应用场景的谋划等方面持续努力,推动“模塑申城”工程的深入实施,助力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蓬勃发展。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浩在会上表示,市教委自24年上半年便着手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包括加强产业对接、启动教育大数据收集与治理、推动AI教育智能应用场景建设、设立人工智能教育试验区与基地,以及开展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提升行动等。同时,市教委还深化教育与产业的融合,邀请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大模型公司、语料公司及教育科技企业深入校园,为学校提供技术与资源支持,助力上海成为全国人工智能创新的领军城市。

会上,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教育AI专委会正式成立,并迎来了首批59家共建单位,包括上海创智学院、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等教育机构,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还有上海视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希沃)、上海联通等企业。

华东师大青年研究员、紫江青年学者周杰在会上表示,华东师范大学正积极拥抱AI,致力于智能教育的发展。他比喻道,通用大模型如同全才的本科生,而教育大模型则如同师范生,通过大量教育数据的训练与微调,能够理解和适应各种教育场景,胜任教学管理、评价等多种任务,为教育参与者提供精准而个性化的辅助。周杰还指出,当前教育大模型的主要目标是传授知识,但在大模型时代,曾经有用的知识可能会变得无用,教育的重心应从对知识的记忆转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据悉,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研究团队共同研发的教育对话大模型EduChat已上线并开源,这是教育领域首个开源模型。

《科创板日报》了解到,本次活动标志着“模塑申城”活动周在教育垂类场景创新实践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上海将继续推进“模塑申城”实施方案,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加速大模型在教育行业的落地应用。

(图片来源:活动现场拍摄;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