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2025年惠民保正式生效,产品迭代升级持续进行
AI导读:
自2025年1月1日起,北京、安徽、江苏、湖南、重庆等地惠民保正式生效,多地惠民保在延续低保费的基础上对保障内容进行了升级,包括降低起付门槛、扩大保障范围等。同时,惠民保产品持续迭代升级,市场增速趋稳,亟需探索新发展阶段。
自2025年新年伊始,北京、安徽、江苏、湖南、重庆等地的2025年度惠民保已全面生效,标志着这一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的新一轮保障周期正式启动。
中国证券报记者深入调研发现,这些地区的惠民保在维持低保费优势的同时,对保障内容进行了全面升级。这些升级措施包括显著降低起付门槛、大幅扩大保障范围以及增加多项增值服务,旨在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的医疗保障需求。
据统计,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全国范围内已推出298款地方性惠民保产品,其中正常运营的惠民保产品达199款。这些产品的迭代升级呈现出“保障提升”和“责任多元”的显著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医疗保险市场的产品线。
惠民保生效情况良好,参保人数持续增长
自2025年1月1日起,北京、安徽、江苏、湖南、重庆等地的惠民保正式生效。数据显示,部分地区的惠民保投保通道自开放以来,市民投保热情高涨。例如,2025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的参保人数已突破380万人,而“江苏医惠保1号”的参保人数更是超过了460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区的惠民保投保通道已于2024年底关闭,但也有部分地区延长了投保时间。如2025年“湖南医惠保”的投保时间被延长至2月28日,为更多市民提供了参保机会。
保障内容全面升级,免赔额下调成亮点
在延续低保费的基础上,多地惠民保对保障内容进行了全面升级。其中,免赔额的下调成为此次升级的亮点之一。例如,2025年“北京普惠健康保”推出连续参保优待政策,连续3年参保且无出险记录的被保险人可享受医保目录外住院自费费用免赔额的大幅降低;而“重庆渝快保”和“安徽惠民保”也分别降低了住院和特病门诊医保目录内自付费用年免赔额以及医保目录外报销起付线。
此外,部分地区惠民保还扩大了保障范围,特别是特药目录的扩展。如“重庆渝快保”更新了17种特定自费药品品种,并新增2种CAR-T用药等,共涵盖60种特药;而“安徽惠民保”则新增了25种国内特药费用保障,最高保障金额也由200万元增加至300万元。
产品迭代升级持续,市场增速趋稳
惠民保作为商业保险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的服务创新,自2020年起进入快速发展期。然而,近年来惠民保市场增速已趋稳。根据《2022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知识图谱》显示,新增惠民保产品数量在2020年达到顶峰后逐渐回落。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全国共推出298款惠民保产品,其中正常运营产品为199款。
在产品迭代升级方面,免赔额调整、特药目录和适应症变化以及提供续保优惠成为关注的焦点。这些迭代方向旨在吸引更多参保人继续留存在项目中,提高产品的可持续性。
同时,《图谱》还显示,医保外住院责任的覆盖面显著提高。经过5年的发展,包含医保外住院责任的产品占总产品的比重已经达到83.43%。此外,医保内住院责任和特定高额药品责任覆盖程度也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探索新发展阶段,加强监管与数据共享
当前,惠民保市场正加速优胜劣汰,不少产品开始调整甚至退出。业内人士认为,惠民保亟需探索新发展阶段,实现从早期“跑马圈地”到存量经营的转变。
从参保率来看,惠民保的参保率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地区的参保率较低,甚至低于15%。因此,相关部门需要深化其参与力度,增强监管力度,保障产品的质量,以吸引更多人群参保。
此外,业内人士还指出,惠民保的精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引用了区域医疗数据,但商保与医保间仍存在数据壁垒。这导致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定价和优化方面面临困境。因此,业内人士建议,在确保医保数据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持续深化医疗数据的对接共享。这将有助于保险公司更准确地识别和评估风险,从而优化产品设计和定价策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