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场年末入市高峰,新项目扎堆亮相
AI导读:
北京年末迎来商场入市高峰期,近10家商场入市,全年新开大型商业设施约20家,新增商业面积超200万平方米。新项目多以自然体验为卖点,但商场需修炼内功,避免同质化发展。
北京商场年末迎来入市高峰期,各大新项目纷纷亮相。据统计,仅12月,北京就有近10家商场入市,全年新开大型商业设施约20家,新增商业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这些新项目大多以“自然体验”为卖点,通过引入自然资源和深入体验式店铺,吸引消费者。
进入12月,北京各大购物中心集中开业,如海淀大悦城、平谷万达广场等,其中不少项目已在近日开业,而北辰荟、望京万象汇等则定于12月28日开业。这些新项目各具特色,如北辰荟将为亚奥商圈带来更多品质消费内容,望京万象汇则引入生活方式、零售、餐饮等业态。
年底入市的新商场,不仅是为了迎合元旦、新春双节消费,更是为了借助节假日客流量为项目造势。据戴德梁行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新开大型商业设施中,大体量商业项目占比较大,如海淀大悦城总建筑面积约18.8万平方米,引入280余家品牌。这些项目多以“自然体验”为卖点,如海淀大悦城以“山系生活智潮地”为核心定位,营造出公园式购物休闲生活新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五环外商圈的新增商业面积已超过了五环内商圈新增商业面积的3倍,这主要是因为五环外新增的商业项目多为大体量商业项目。而五环内新开的商业项目则以社区商业为主,如北焦奥莱荟、东湖欢乐颂等,这些项目虽然体量较小,但引入的品牌多为生活必需品牌,满足周边居民需求。
然而,在商场密集入市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不少商业项目并未做好入市准备,招商率未达到100%,基础卫生保障工作不到位,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因此,业内人士认为,新商场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必须扎实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品牌招商,修炼好“内功”。
此外,新增商业项目还需引进差异化增量,增加首发经济等内容,避免同质化发展。只有不断创新产品、服务、体验、场景,才能满足市场新的需求,在商圈竞争中突围。
(图片链接保留,具体图片内容未展示)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