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未来产业之星”大赛: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加速发展
AI导读:
上海举办2023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吸引众多项目和人才参与,涵盖五大未来产业领域。蔡振等专家回国创业,助力上海未来智能产业发展。大赛涌现多项创新成果,上海将持续优化创新生态,预计到2030年未来产业产值将达5000亿元。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作为芯片行业的核心技术,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蔡振,我国本土培养的第一代EDA专家,上世纪90年代赴海外深造,并在国际巨头Cadence担任东南亚地区技术负责人。凭借SoC芯片设计领域的“Feed-Through”技术专利,他在新加坡成功创业。如今,响应上海未来智能产业的号召,蔡振毅然回国,创立矽极软件,专注于数字芯片的物理编译解决方案,誓言以创新缩短芯片设计周期,开拓新市场。
10月9日,蔡振作为40多年芯片设计经验的专家,亮相2023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决赛。此次大赛吸引了29个项目和40名人才参与,涵盖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五大领域,成为上海布局“后天产业”、全球招募硬核项目与人才的关键平台。
自去年10月上海发布《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以来,张江、临港、大零号湾等地成为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今年3月启动的“未来产业之星大赛”共收到536个报名,经过激烈角逐,40名高层次人才和30个项目脱颖而出,获得资金支持、荣誉及赛后多维配套服务。
决赛中,各项目展示了技术的颠覆性、产业带动性和商业模式可行性。未来健康领域,康码科技的D2P人工合成技术脱颖而出,仅需3小时即可从DNA编码合成特定蛋白质,实现百吨以上量产且成本低于细胞培养。未来能源领域,郭后扬博士创办能量奇点聚变能开发公司,致力于“磁约束下核聚变”研究,计划2027年底建成下一代高参数试验装置“洪荒200”,为解决人类终极能源问题提供可能。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宏韬表示,上海未来产业发展迅猛,已确定五大未来产业的16个细分领域。近一年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如世界首套单细胞分辨率猕猴大脑皮层细胞空间分布图谱发布,商汤科技等机构的大模型通过备案,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康复等领域展现巨大潜力。面对未来产业的挑战,上海将采取区别于“今天产业”的评价眼光和支持方式,包括推进未来产业揭榜挂帅、打造未来社区等标杆示范场景、为企业提供“政策包”“服务包”等,持续优化创新生态,预计到2030年,上海未来产业产值将达5000亿元。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