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疫情波动和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风险增加,药品销量上涨,囤药现象频发。专家提醒,应理性备药,避免非理性抢购和囤积特定药品,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储备医疗物资。

  近期,随着各地疫情波动及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风险增加,感冒类、防疫类药品销量显著上涨,囤药现象频发。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副主任杨莉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新冠肺炎新增感染者中,无症状感染者居多,若未出现相关症状或体征,仅需适度休息、多饮水,无需用药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杨莉强调,既往身体健康的人群若遇到此前未出现或罕见的病症,应及时就医或咨询执业药师推荐合适药物,避免自行备药带来的风险。非理性抢购、囤积特定药品的行为缺乏科学依据,但根据实际需求,以家庭为单位合理储备适量医疗物资仍是必要的。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发布关于家庭药箱配备和管理的科普知识,指出家庭药箱应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时令性疾病的药物为主,以备不时之需。但需注意,对于不能确诊或症状较重、变化较大的疾病,应避免擅自用药。

  在具体备药建议上,杨莉指出,家庭备药应考虑家庭成员的特殊情况,如小儿高烧可备退烧药,老年人慢性病可备足相关药物,以及根据既往病史和医生建议准备药物。同时,家庭药箱中还应常备外用药及防腐、杀菌、消毒等功能的药品和耗材。

  此外,山西省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主管药师张玮提醒,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可在药店直接购买,而处方药则需医生处方。购买药品时需注意药品批准文号,避免购买保健品冒充药品。同时,药品应按说明储存,注意查看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