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新一轮商品住宅用地清单,市场触底信号显现
AI导读:
北京发布2023年度第四轮拟供应商品住宅用地清单,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市场出现触底迹象,部分城市取消地价上限,北京继续执行限地价政策,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1月27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正式公布了“2023年度第四轮拟供应商品住宅用地清单”。清单明确,北京将坚定不移地遵循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守“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原则,并严格执行“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工作方针。
均衡供地策略
据悉,这批清单项目将于2023年11月28日至2024年2月28日期间陆续推出,共计13宗地块,占地面积65公顷,建筑总面积达到126万平方米。在选址方面,北京市积极响应城市总体规划,重点向城市副中心和平原多点地区倾斜,超过九成的项目位于这些区域。同时,项目选址也充分考虑了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所有拟供项目均位于“两区”与三城一区范围以及城南行动计划覆盖区域等关键功能区。
此外,北京市还于11月27日发布了4宗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公告,总面积为17公顷,分别位于丰台区(3宗)和房山区(1宗),预计将于明年1月初完成交易。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负责人重申,北京将继续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将严格按照自然资源部的要求,持续公开住宅用地供应信息,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保持供地的均衡性,以维护首都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市场触底信号显现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近期多个城市已取消地价上限,而北京则继续执行限地价政策。他认为,政策调整的力度与城市市场的稳定性密切相关,稳定的市场环境有助于购房者理性决策,满足合理的置业需求。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当前北京房地产市场已出现“触底”迹象,部分降价20%-30%的房源开始成交。因此,他预测2024年2-3月可能会迎来一波轻微的市场回暖。
此前,有关北京“取消地价上限”的传言曾一度流传,但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已迅速辟谣。事实上,今年9月底,自然资源部已向各省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发文,建议取消土地拍卖中的地价限制和远郊区容积率1.0限制。
截至11月21日,在22个采取“两集中”供地方式的城市中,已有18个城市恢复了“价高者得”的出让方式,包括成都、合肥、济南、重庆等城市。目前,仅北京、上海、深圳、宁波仍在执行限地价政策。
提振土地市场信心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恢复“价高者得”的出让方式旨在改变土地市场低迷的现状。他指出,今年10月全国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29%,1-10月累计同比下降26%,较2021年同期更是下降了48%。因此,调整土地出让模式以提振土地市场,对高度依赖土地财政的城市来说,是意料之中的举措。
中指研究院华南分院总经理杨红侠指出,取消地价上限后,有望激发土地市场的活跃度,改善市场预期,带动新房市场回暖,加速市场筑底过程。然而,取消地价上限后可能引发的高溢价率问题也值得关注。
据中指研究院测算,今年10月济南和合肥在取消地价上限后的首次土拍中,分别出现了溢价率高达53%和44.89%的地块。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