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险市场陷“阵痛期”,车主险企均感压力
AI导读:
新能源车险市场陷“阵痛期”,车主面临拒保或高保费问题,险企也因高赔付率和承保成本采取谨慎策略。新能源汽车新工艺带来新成本和新风险,行业需统一规范、鼓励创新以降低成本。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深入调查发现,众多新能源车主在车辆续保时频频遭遇困境,有的被保险公司直接拒保,有的则被强制要求附带购买其他险种,才能顺利续保。
尽管车主们对高昂的保费怨声载道,但保险公司同样身处困境。据业内统计数据显示,新能源车险行业的整体赔付率已突破100%,意味着在统计期限内,行业面临亏损局面。随着新能源车险保费增速超预期,赔付率居高不下,加之承保成本高昂,保险公司不得不采取更为谨慎的承保策略。这一策略传导至消费端,导致“拒保或提高保费”的二选一现象日益凸显。
新能源汽车投保难,实则反映了行业发展初期的阵痛。新能源汽车作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代表,带来了全新的成本结构。其维修所需的零件和人工成本,已远超传统汽车标准。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电动机、动力电池、电控系统)等智能化零部件,维修难度大且成本高昂。同时,新能源车采用的一体化锻造新工艺,也存在一旦受损即需全面更换的风险。这些新成本和新风险,成为保险公司车险定价的重要考量。
面对赔付压力,保险公司自然希望车主能分担部分成本。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新能源车保费高、上险难,加之营运车辆拉高了整体出险率,部分保险公司在承保策略上显得过于保守,甚至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导致低风险车主为高风险车主买单的现象。这背后,信息误差导致风险定价模型不够精细,推高了行业整体成本。
阵痛期亦是机遇期。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新能源车险市场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如何激活市场潜力、促进良性竞争以降低行业整体成本,是当前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一方面,需要多方协商、统一规范,为新能源车上险制定明确规则;另一方面,应鼓励车险融合创新,探索更加适配市场的保险产品。未来,随着规模化发展、技术迭代、造车成本下降以及市场竞争等利好因素的影响,新能源车险保费有望呈现下降趋势,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届时,新能源车险市场或将从烫手山芋转变为香饽饽。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