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2023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出炉:14家不达标
AI导读:
险企2023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公布,14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主要因公司治理存在问题、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低等。专家建议提高资本实力、加强风险管理等举措提升偿付能力。
险企2023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揭晓。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1月31日,已有143家险企披露了相关报告,揭示出行业内部偿付能力的现状。其中,14家险企的偿付能力未能达标,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整体来看,这些险企的偿付能力不达标主要源于公司治理的缺陷、偿付能力充足率偏低,以及可资本化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这些问题不仅关乎险企自身的稳健运营,更对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
专家指出,针对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的问题,应从多个维度入手,包括提升资本实力、强化风险管理、优化投资组合、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同时,险企还需调整经营战略和业务结构,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
两大核心问题凸显
偿付能力,作为保险公司履行赔付义务的关键能力,是衡量其持续运营和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尺。保险公司必须确保充足的偿付能力和完善的风险管理,同时密切监测偿付能力的变化情况。
根据原银保监会发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达标需满足三个条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然而,在已披露报告的143家险企中,有14家未能满足这些条件。
具体来看,这14家不达标险企中,有11家险企的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包括4家寿险公司(渤海人寿、合众人寿、长生人寿、华汇人寿)和7家财险公司(华安财险、渤海财险、新疆前海联合财险、都邦财险、珠峰财险、安华农险、富德财险)。另有3家险企的风险评级为D类,分别是安心财险、北大方正人寿和三峡人寿,其中安心财险和北大方正人寿在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及风险综合评级方面均未达标。
从偿付能力报告披露的信息来看,这些不达标险企的主要问题在于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以及公司治理存在隐患。例如,安心财险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的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皆为负值,整体偿付能力严重不足。渤海财险也连续两个季度评级为C,主要因为其偿付能力充足率处于较低水平。
此外,部分险企的公司治理风险也导致其偿付能力不达标。安华农险和富德财险在报告中均提及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法人机构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不佳、公司治理监管评估结果较低等。
除了上述两大问题外,偿付能力未达标的险企还提到了操作风险较大、声誉得分下降、流动性风险得分下降、经营情况不佳等其他因素。
多管齐下提升偿付能力
为了保持健康发展并履行赔付义务,险企必须维持充足的偿付能力。针对当前偿付能力不达标的问题,险企正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加以改进。
长生人寿表示,公司正处于股权转让阶段,员工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为此,公司制定了相关计划,努力提升风险综合评级指标,包括合理配置资源、提升团队专业性、强化正向激励等。同时,公司还加强了运营管理,提升保全、理赔时效,降低客户投诉等。
渤海财险则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进业务结构转型,优化经营管理质效。公司表示将严控承保质量、持续改善业务结构、提升效益业务占比,并持续优化定价模型、加强归因分析。此外,公司还将持续实施“以客户为导向”的营销和管理模式,深耕细分市场。
信泰人寿的风险综合评级已从C类上升为B类。该公司采取了多项偿付能力改进措施,包括组织全员开展偿付能力风险管理培训、制定具体的整改提升计划等。同时,公司注册资本的增加也有效补充了资本,提升了偿付能力。
整体来看,偿付能力不足的险企主要为中小险企。对于如何确保持续充足的偿付能力,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中小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渠道有限,股东支持能力不足。为此,中小保险公司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加强风险管理、优化投资组合、加强公司治理等,以提高资本实力和偿付能力。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