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全国最低工资标准情况揭晓
AI导读:
上海市从2023年7月1日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增加100元至2690元。同时,人社部发布全国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情况,15个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在2000元及以上,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是否包含五险一金存在差异。
据上海发布6月30日消息,上海市人社局正式公布,自2023年7月1日起,上海市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由原先的2590元上调至2690元,涨幅达100元;同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也由23元调整为24元。
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即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用人单位支付的月工资不得低于此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月最低工资标准并不包含劳动者个人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这些费用由用人单位另行缴纳。此外,加班费、夏季高温津贴、中夜班津贴、特殊工作环境下的岗位津贴以及伙食补贴、上下班交通费补贴、住房补贴等,也不作为月最低工资标准的组成部分,由用人单位另行支付。
对于非全日制就业的劳动者,即每日平均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的劳动者,适用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该标准同样不包含劳动者个人和单位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另据人社部网站日前发布的全国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情况(截至2023年4月1日),全国已有15个地区的月最低工资标准在2000元及以上。其中,上海、深圳、北京分别以2590元、2360元、2320元位居前三。按小时劳动报酬计算,北京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25.3元,居全国之首。
从全国范围来看,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在2000元及以上的地区已增至15个,包括上海、深圳、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地。这些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反映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成本。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是否包含个人缴纳的“五险一金”,各地规定存在差异。例如,北京、上海的最低工资标准不包括个人缴纳的“五险一金”,而大多数地区则包括。若剔除这些费用,职工实际到手工资可能会更低。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冯文猛指出,最低工资标准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生活成本上升以及劳动权益保障加强的趋势。同时,地区间的最低工资标准差异也体现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上海、深圳、北京等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较高,这与这些城市的生产率水平、人均产出值、居民收入水平以及生活成本等因素密切相关。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