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我国银行业迎来存款利率调整,预计为银行节省成本,但储户吸引力减弱。中信证券分析认为,后续MLF降息可能性较大,为经济修复提供支持。但需注意存款结构测算误差、货币政策不及预期等风险。

  近期,我国银行业迎来了一轮存款利率的调整。中信证券研报指出,6月8日,六大行率先更新了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无论是活期还是定期存款利率均有所下调,且中长期定期存款的下调幅度尤为显著。紧随其后,6月12日,部分全国性股份行也宣布了人民币存款利率的下调。

  在此之前,包括平安银行、桂林银行、四川天府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已自5月15日起下调了通知存款和协定存款的利率,降幅介于20bps至55bps之间。这一系列调整预计将为银行节省2-3bps的存款成本。

  中信证券分析认为,本轮存款利率调整主要受三方面因素驱动:一是金融支持实体背景下,贷款利率下行显著,而银行负债成本相对刚性,导致息差持续压缩,加大了银行的经营压力;二是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且长期限存款和部分特殊存款产品定价偏高;三是商业银行主动负债管理能力增强,市场化进程下存款利率也将逐步向金融债、同业存单等产品收敛。

  对于此次调整的影响,中信证券指出,挂牌利率调整对非议价客户(以零售为主)影响较大,预计可为银行节省2-3bps的存款成本。若后续中小银行跟进,银行将从中受益更多。同时,存款利率下调将减弱对储户的吸引力,“存款搬家”现象或将加剧,个人可能将存款资金转移至消费、投资等领域,银行理财等低风险资管产品有望迎来增量资金。

  此外,存款利率下调也为LPR报价下调提供了空间。考虑到存款成本压降幅度和效果出现的时间,以及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中信证券认为后续MLF降息仍有较大可能性。下调MLF利率可促进增量贷款利率更快下行,释放更强的“稳增长”信号,为经济修复提供支持。然而,考虑到人民币汇率短期贬值压力抬升、美联储停止加息节点的不确定性,本周MLF操作仍存在一定的悬念。

  但值得注意的是,存款结构测算与实际可能存在较大误差,央行货币政策可能不及预期,经济复苏节奏也可能与预期不符,这些都是潜在的风险因素。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