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指出,应统筹考虑化债与经济发展,平衡债务规模、结构与效率,健全地方债务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推动构建中国地方政府债券的长效发展机制。

历经多年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券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中的最大债券品种。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在27日发布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2024)》发布会上指出,面对地方政府债券乃至整个地方债务领域面临的长期问题,市场高度期待财政政策的有效应对。她强调,应统筹考虑化债与经济发展,推动构建中国地方政府债券的长效发展机制。

袁海霞详细阐述了构建长效机制需处理的关键问题。首先,要统筹化债与发展,平衡债务规模、结构与效率。短期内,决策层化债意图明显,但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同样迫切,需找到两者间的平衡点。中长期来看,需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强新能源、新基建、新型城镇化等新动能培育,并保持房地产平稳运行,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同时,要基于“资产-负债”视角,把握经济增长与最优债务规模、财政可持续的关系,建立完善政府资产负债表,将各类政府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为债务化解和后续发展提供支撑。

其次,袁海霞提出,要健全地方债务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强化制度约束及立法保障。她建议推动出台针对地方债务的专门法律,加强顶层约束和立法保障;建立全面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披露频率,并设立奖惩机制,完善信用评级管理体系,强化市场约束。

综上所述,构建中国地方政府债券长效发展机制需从多方面入手,既要平衡化债与发展,又要健全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为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