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买地建房风潮再起,专家看法不一
AI导读:
近年来,个人或合伙买地建房的风潮再度兴起,多地政府推出小微宅地面向个人买家。然而,个人买地建房也面临诸多阻碍。专家对此看法不一,认为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才能实现个人买地建房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曾思怡
2005年前后,北京一群年轻人因不满高房价,决定跳过房地产商,合伙建房的消息在地产圈掀起波澜。他们计划邀请数百人加入,每人支付一定合作资金,再加上银行贷款,覆盖购买地皮、建造和装修楼房的花销,最终得房价格可降至周边商品房的60%至80%。然而,因财务管理、楼房建设等问题,这一项目并未成功。
近年来,个人或合伙买地建房的风潮再度兴起。浙江丽水市、湖南长沙县、云南普洱市等地主动规划小微宅地面向个人买家推出,且部分地块已经成交。此番个人买地建房热,与20多年前的合伙建房成因不同。随着房地产进入新常态,大部分城市土地财政明显收缩,地方政府有动力将地块化整为零,出售给个人买家,填补土地财政缺口。
多名地产专家表示,随着更多的小微地块可供挑选,也会吸引更多个人买家交易,个人买地建房现象或将越来越多,并率先在中小城市蔓延。这些城市人口总量较少,人口持续流出,且人口相对分散,房企大块拿地建房的可能性不大。
另一方面,对“归园田居”的期待之下,有人群将目光放至城市远郊或自然风景优越的农村地区。但根据现行土地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不可面向外村人买卖,这部分群体或签订数年自建房租赁合同,或私下与买家签订缺乏法律保障的购买合同。有的乡镇则通过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民宿小镇,为游客提供租赁和买地自建服务。
80后的小舟和丈夫放弃在长沙市区买房,选择在家乡宅基地盖了一栋3层楼房,预计建房、装修总花销约100万元。他们表示,在青山绿水间的宅基地建一座楼房,不仅满足居住需求,还能享受更好的生活体验。类似小舟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他们打算买地建房,实现拥有小院的梦想。
为了吸引个人买家,地方政府纷纷规划小宗地块出售。例如,云南普洱市思茅区拍卖19宗国有建设土地使用权,其中3宗地块成交,均为个人拿地。这些地块均为70年土地使用权的商品房建设用地,面积在178~336平方米不等。此外,浙江丽水、长沙县等地也推出了类似政策。
然而,个人买地建房也面临诸多阻碍。浙江丽水“试点出让微小宅地”在引发一阵关注和讨论后,因超低密度规划等问题被叫停。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提醒,为了防止此类案例沦为简单的卖地,当地要适当防范政策走偏,造成土地分散,整体性缺失。
对于个人买地建房的趋势,专家们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个人买地建房将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一种补充形式,但基本不会成为主流。也有人认为,当前个人买地建房更多还是停留在想象层面的浪漫,需要等到相关服务行业成熟和相关税收制度形成后,才有可能大范围铺开。
在社交媒体上,讨论个人买地建房时,都绕不开一个关键话题:所购土地是什么性质。国有土地才能买,可以像商品房一样过户交易,也可以用来抵押贷款;集体土地只能同村人交易,外村人私下签协议买了也是不合法的。此外,集体土地以文旅模式入市也成为一种趋势,但需要注意风险防范。
随着土地使用权改革的推进和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的建立,未来个人买地建房或将成为更多人的选择。但这也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才能实现个人买地建房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