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杭州银行定增方案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批复,但还需履行相关程序。同时,多家券商和银行今年已终止再融资计划,监管政策对大额再融资实施预沟通机制并限制不良情形公司再融资。


今年以来,多家券商与银行相继宣布终止再融资计划,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在监管新政策导向下,银行的再融资动态备受瞩目。近日,杭州银行传来定增方案的新进展。

9月14日晚间,杭州银行发布公告称,其定增方案已获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的批复,标志着该方案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该方案仍需向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监会履行相关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8月底中国证监会曾表示,对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或其他行业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额再融资,将实施预沟通机制,重点关注融资的必要性和发行时机。同时,对于存在破发、破净、经营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将适当限制其融资间隔和融资规模。

截至9月14日收盘,杭州银行股价为11.49元,总市值为681亿元,市净率(PB)为0.78倍。尽管在杭州银行股中,其PB相对较高,但仍处于破净状态。

杭州银行再融资获监管批复

杭州银行近日公告称,已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关于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方案的批复》。经审核,该局同意公司202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的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方案。

然而,此次非公开发行的定增方案仍需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进一步审批。

杭州银行表示,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向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申报和注册程序,并及时履行相应的信息披露义务。

今年6月底,杭州银行发布了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修订稿)。该预案显示,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80亿元(含本数),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发行完成后,发行对象认购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六个月内不得转让。

多家券商、银行终止再融资

今年8月27日晚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和再融资监管安排的政策。该政策强调了对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或其他行业大市值上市公司大额再融资的预沟通机制,并限制了存在不良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券商和银行终止了再融资计划。在7月和8月之间,民生银行、中原证券以及华鑫证券的母公司华鑫股份相继撤回了再融资申请。

民生银行在8月11日晚间发布公告称,综合考虑资本市场环境,经审慎分析与论证后决定终止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事项,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撤回相关申请文件。

民生银行表示,终止本次发行并撤回申请文件是综合考虑当前资本市场环境做出的审慎决定,不会对本行的经营活动与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也不会损害本行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民生银行本次500亿可转债发行的方案已酝酿多年。自2017年3月30日审议通过发行可转债的议案以来,该方案经历了中国证监会的受理和反馈意见,以及上交所的两次问询。

上交所在今年3月和7月的两次问询中,都关注了民生银行的融资规模以及房地产贷款业务情况,并直接询问其是否存在过度融资的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