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措施
AI导读: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旨在提升上海股权投资市场的活跃度和吸引力,促进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包括优化全流程服务、设立股权投资集聚区、畅通退出渠道等举措。
日前,上海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该政策文件旨在通过细化、优化“募、投、管、退”全流程各环节服务,推动上海股权投资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业内人士指出,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政策的出台将显著提升上海股权投资市场的活跃度和吸引力。
近年来,股权投资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我国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市场影响力日益提升,并逐步从“量的增长”向“质的发展”加速迈进。上海作为股权投资行业的领军城市,其各项指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在股票发行注册制实施后,上海约八成新增上市公司曾获得过股权投资的支持。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周小全表示,《若干措施》从9个方面提出了32条务实创新的政策举措,包括优化股权投资机构设立服务和行业管理、引导投早投小投科技、支持企业风险投资发展、培育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畅通股权投资退出渠道、落实财税优惠政策等。这些措施旨在打造投早投小投科技的风向标,营造政府领投、机构跟投的氛围,吸引更多投资机构落户上海并长期发展。
其中,《若干措施》提出了“股权投资集聚区”的新概念,并为其设立了绿色通道,明确了办理途径和时限,以解决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在新设及备案方面遇到的难题。通过空间聚集来提升效率和服务质量,是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有益尝试。据悉,2023年12月8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股权投资集聚区”已正式启动。
受访专家认为,此次《若干措施》的出台是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联动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股权投资行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政策。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股权投资与创业投资拥有较高的失败容忍度,能够匹配科技创新周期长、失败率高、风险大的属性,对创新特别是硬核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私募基金累计投资境内未上市未挂牌企业股权、新三板企业股权和再融资项目数量超过20万个,为实体经济形成股权资本金约12万亿元。其中,90%科创板和北交所上市公司、60%创业板上市公司曾获得过私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在促进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发展方面具有多方面优势,包括突破资金瓶颈、赋能企业发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
然而,当前私募股权创投基金行业也面临着资金募集难、投后压力大、退出预期不稳定等困难。特别是“退出难”问题,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此次《若干措施》提出畅通股权投资退出渠道,包括提升并购重组退出效率、畅通企业境内外上市通道、完善股权投资基金份额转让平台功能等。截至2023年末,上海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平台共计成交69笔,成交总金额约204亿元。
业内人士建议,要逐步探寻、开辟多元化的股权投资退出方式,积极开拓并购、协议转让、股权回购、股权清算等多类型退出机制,更好地解决股权融资的流动性问题。同时,还要完善股权退出多元化路径的体制机制建设,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配套构建相应的市场交易系统。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有删改)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