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利得基金盛丰衍:央企或成市场新“核心资产”
AI导读:
西部利得基金盛丰衍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愈发谨慎并喜欢做降低波动的事情,将投资目光转向波动率更低的央企,认为央企或成为市场新的“核心资产”。
“今年是我管理基金的第八个年头,我愈发感受到管理时间的重量,谨慎成为了我工作的常态,降低波动则成了我新的投资哲学。”近期,西部利得基金总经理助理、主动量化投资部总经理盛丰衍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分享了他心态上的深刻转变。
在国内公募量化投资领域,盛丰衍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如发布微博、撰写段子,成为了知名度颇高的基金经理。在基金经理大多保持神秘的时代,他仍坚持与投资者保持近距离沟通。然而,今年投资者们发现,盛丰衍变得低调了许多,社交媒体上的声音也沉寂了不少。
在采访中,盛丰衍透露,今年年初的市场大幅波动给他带来了巨大压力,这让他更加深刻地意识到降低波动、优化风险收益比的重要性。因此,他将投资目光转向了波动率更低的央企,希望通过杠铃策略,合理配置核心红利央企和其他潜力央企,从而分享国企改革的红利。
反思“拥挤的风控”
回顾今年的市场,盛丰衍表示,2月份的市场让他记忆犹新。当时,小微盘股票遭遇巨幅回撤,他管理的部分产品触发了预设的风控机制。尽管他当时已经判断市场处于底部区域,但受纪律和客观条件制约,不得不进行部分止损操作,结果错过了随后的市场反弹。
盛丰衍将这种现象称为“拥挤的风控”。他认为,机构资金的行为往往具有一致性,在止损这一风控机制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集中砍仓。他将止损比作保险,指出机构止损的本质是支付保费。然而,由于同样操作的人太多,导致保费成本高昂。
在盛丰衍看来,目前机构主要有两种控制仓位的办法:一种是按回撤止损,即超过止损线便砍仓;另一种是维持仓位的固定比例不变,如果权益仓位因市场下跌而减少,则补仓至原本比例。他以养老金为例,解释了后者如何稳定配置股票仓位。
盛丰衍表示,践行第一种仓位控制的机构投资者占比不断提高,但第一种模式容易发生交易拥挤。因此,他更倾向于第二种模式进行“固收+”产品的仓位控制,以践行逆向投资的同时稳定净值波动。
央企:新“核心资产”的崛起
通过杠铃策略配置
今年市场给盛丰衍的另一个重要启示是,要让投资者赚钱,仅仅追求高中长期收益率和高位限购是不够的,控制基金的波动才是更为关键的任务。
盛丰衍在策略迭代中发现了两个降低基金波动的方向:央企和红利。央企通常处于竞争格局稳定的行业,行业地位较高,且受到政策支持。此外,央企国企的估值整体较民企有较大差距,近年来国资委对央企的考核转变,有望带动估值回升。
“特别是在市场下跌时,央企展现出了更强的抗跌性。”盛丰衍以今年2月为例,指出小微盘股票大幅下跌时,央企微盘指数的最大回撤远低于万得微盘指数。
另一方面,红利资产在市场中的抗风险能力较高。然而,盛丰衍发现,当红利资产达到一定仓位后,随着持仓份额增高,波动率反而会呈现增高趋势。因此,他强调投资组合需要更加均衡,避免将风险完全暴露在单一的红利资产上。
盛丰衍早在2023年四季度就看好央企股票。他认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未来的主旋律,对于国企而言,高质量发展意味着ROE的提升。因此,国企、特别是央企股票值得重点关注,它们有望成为新的“核心资产”。
盛丰衍指出,偏防守的资产并非不具备上涨弹性。他以白酒行情为例,说明了防守类资产在业绩改善后也能走出具有弹性的阿尔法。
此外,盛丰衍还提到,近期利好央企的核心政策密集出台,如新“国九条”大力支持并购重组,国资委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等。这些政策为央企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其股票投资带来了新的机遇。
“根据当前基本面和政策环境,央企有可能成为下一轮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有望成为市场主线。”盛丰衍表示。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原标题:西部利得基金盛丰衍:央企兼具红利与潜力,或成市场新“核心资产”)
(责任编辑:XXX)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