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美国银行业面临中小银行破产危机,大型银行预计将扮演拯救者角色,监管层对银行业并购持开放态度。多家中小银行已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软着陆,预计更多大型银行将出面拯救中小银行。

近期,美国银行业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更多的大型银行预计将扮演中小银行的“拯救者”角色,同时监管层也对银行业的并购表达了更为开放的态度。

继穆迪和标准普尔相继下调了多家美国中小银行的信用等级后,惠誉国际也计划全面下调数十家银行的评级。数据表明,今年以来,已有六家美国中小银行因资不抵债而破产,其中包括三州银行。此外,美联储的报告指出,目前超过700家美国银行存在严重的偿付能力风险,而胡佛研究所的报告则显示,2315家银行的资产价值低于负债,预示着未来或将有更多中小银行面临破产风险。

为了应对40多年来的高通胀,美联储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进行了11次大幅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推至15年来的最高点——5.25%至5.5%。尽管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和环比均有所上升,但美联储仍可能继续升息。即便停止加息,高利率也将持续较长时间,并高于历史平均水平。若货币政策转向降息,也至少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因此紧缩货币政策将继续对中小银行造成巨大压力。

尽管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已对破产银行储户做出最高保额25万美元的承诺,但仍有半数以上的美国中小型银行中的大量存款未纳入存款保险体系,导致市场对区域银行的信心依然不足。为对冲中小银行破产风险,美国联邦住宅贷款银行(FHLB)和美联储分别推出了银行高放贷方案和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但这些融资工具都需要足够的美国国债资产做抵押,且获得的资金有限。一旦资金用尽,银行仍可能面临破产风险。

自硅谷银行破产以来,FHLB已向中小银行发放了超8800亿美元的贷款,而BTFP的贷款支持规模也增至1051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尽管贷款成本较高,但这些资金对于中小银行而言仍是救命稻草。更重要的是,FHLB与BTFP还在考虑增强工具赋能强度,如提高单笔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等。此外,FDIC管理的存款保险基金(DIF)规模已达1282亿美元,并计划向资产规模高于50亿美元的银行机构收取“特殊费用”,以增强其救助能力。

相较于中小银行,美国大型银行在维护银行系统健康和对冲风险方面更具优势。数据显示,美国八大G-SIB今年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均创历史新高,且整体一级资本充足率显著高于最低监管要求。美联储、FDIC和美国货币监理署正在推动改革,以提高对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大型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不仅能增强自身损失吸收能力,还能有效处置系统性风险。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中小银行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软着陆”,如摩根大通收购第一共和银行、梦想第一银行接手三州银行等。这种方式能迅速锁定和抑制风险蔓延,造成的余震较小。随着大型银行业务不断壮大、资产优化以及损失吸收能力增强,预计将有更多大型银行出面拯救中小银行,监管层也将为银行业并购提供更为友好的环境。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