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材料产业崛起,签约项目总投资近700亿
AI导读:
蚌埠在第四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上签约72个项目,总投资696.82亿元。蚌埠玻璃材料行业持续迭代,生物基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200亿,构建起多元化新材料产业体系,成为新材料产业重镇。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11月22日,安徽蚌埠迎来了第四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同期举办了“海客圆桌会”新材料专场、新材料投资50人会议、长三角区域新材料产业发展圆桌会等活动。开幕式上,主会场和分会场共签约72个项目,总投资额高达696.82亿元。自2021年起,该大会已连续四年在蚌埠举办,累计签约项目336个,总投资额达3142.27亿元。
蚌埠,这座位于淮河边的皖北小城,何以在新材料领域崭露头角?
玻璃材料行业在蚌埠持续迭代升级。华为最新发布的“MateXT”三折叠手机,其屏幕所使用的超大面积超薄柔性玻璃(UTG)即由蚌埠市显示材料板块的上市公司凯盛科技研发生产。这款30微米超薄柔性玻璃弯折寿命超过100万次,广泛应用于折叠手机/平板、卷轴电视、穿戴显示、集成电路等领域,是全球最大、唯一拥有全产业链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标志着我国玻璃材料规模化制造进入微米级时代。
蚌埠玻璃材料产业历史悠久,自1953年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成立以来,经历了多次变革。2000年,研究院改制加入中国建筑材料集团;2002年,凯盛科技登陆沪市主板;2019年,中国首片8.5代TFT-LCD玻璃基板产品在蚌埠下线,实现了自主研发产品的工业化生产;2022年,安徽威迪智能玻璃公司在蚌埠落地,全国首条5.5代线大尺寸无机电致变色玻璃生产线成功投产,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基于玻璃制造优势,蚌埠进一步拓展硅基新材料产业,获批安徽省硅基新材料重大新兴产业基地、玻璃新材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硅基新材料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等高层次专业化平台,集聚了11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业规模超过280亿元。
生物基新材料是蚌埠的另一大主导产业,当前已集聚77家相关企业,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丰原集团作为蚌埠的龙头企业,是中国唯一的全产业链聚乳酸生产企业,利用可再生植物资源生产低碳、绿色、环保、无毒的生物塑料,替代传统塑料制品。丰原集团创新推出的农作物秸秆制糖联产黄腐酸技术获农业农村部专家认定,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产品链条最全、技术工艺最强的聚乳酸产业链,聚乳酸和乳酸产能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和46.4%。
雪郎生物是蚌埠市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营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和生物降解新材料,是国内最大的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生产企业,产品销往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在化工新材料领域,雪郎生物生产的DL-苹果酸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已建成2.0万吨/年的产能位居世界前列。
安徽正推进“六基”提升计划,蚌埠在硅基与生物基新材料产业上独占鳌头,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此外,蚌埠还大力发展金属基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产业,构建起多元化新材料产业体系。目前,蚌埠市已集聚300余家新材料企业,包括凯盛科技、丰原集团、康宁药玻、台嘉玻纤、壹石通等,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新材料产业重镇。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